港股昨日出現輕微回吐實屬正常表現,但昨日大市整體成交顯著下跌,充份反映出昨日在本欄提出的論點──就是由補倉盤帶來的升勢始終不能持久,但現階段要吸引新錢流入亦並非合適時機,所以,在暫時大市缺乏明確方向的因素下,恒指只有待整固後才有力向上。
日前有投資者問,為何我在早兩周前預測恒指會先行見底才反彈,其實我所持的理據曾在電台節目中闡述過,現在不妨再跟大家探討一番。
其實恒指在8800附近水平見底,主因是早前大市跌近98年政府入市的平均水平,但問題是特區政府仍持有一定數目的官股作長線投資,港股的供應量其實仍未回復至98年的水平,在這情況下,恒指的合理水平應在8600至8800水平。
另外,根據傳統智慧,當市場沒有投資者願意入市時,大市通常會作出較顯著的反彈,早在兩周前,港股成交連日創新低,而且一直較活躍的沽空活動亦較為收斂,所以預計港股會出現一次較大的技術性反彈。大市在8600至8800水平是否牢不可破?我不敢絕對肯定,但據上述「官股效應」的影響下,8600至8800是值得吸納的水平。
除了大市表現外,不少投資者都關注即將上市的兩隻大型新股──中國電信(726)及渣打(2888)是否值得投資。有關中國電信,早前已略跟大家分析,在此不再作細表。另一隻股份渣打銀行,公開招股反應似乎較市場預期為冷淡,市場普遍認為2%折扣及根據過去派送股息的經驗,似乎吸引力不足。事實上,現時左右渣打招股的反應有3項:
第一,就是渣打本身業務的吸引性。論市值,渣打跟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差不多,但業務性質卻近似滙豐(005),所以若投資者想在港投資環球銀行股,首選會是滙豐。現時本地業務佔渣打整體業務約32%,其餘的業務集中於亞洲其他地區,但由於收入仍主要靠本地市場,鑑於本地業務的撥備金額不低,加上亞洲市場增長放慢,若與本地兩大銀行──恒生及中銀香港相比,吸引力自然比下去。至於渣打拓展國內業務步伐,恐怕較中銀香港或東亞(023)稍慢。由此可見,現時渣打的賣點的確不多。
其次,有人憧憬渣打有機會被納入恒指而刺激其股價,但我看事實並不容易。原因是渣打在本地是第二上市地位,另外,假設中銀日後被納入恒指,銀行股的比重會較重,渣打短期內都難以有空間被「收歸」恒指旗下。
第三,中銀香港跌穿招股價,始終對渣打招股構成心理影響,預計不少投資者會待渣打上市後再謀入市策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