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新傾城之戀》,舊上海名門少婦與小姐閒坐家中刺繡,拿着鞋子繡花,就是繡花鞋。三四十年代上海甚麼皮鞋、高跟鞋都有了,但大家閨秀保持閨中刺繡的傳統,正如今日有些新女性也喜歡針織,可能比打電腦玩電子遊戲機有益有建設性。
記得八十年代許鞍華電影《傾城之戀》中,繆騫人演的白流蘇也拿着鞋子繡花。不過,當年報上有人(好像是亦舒)批評處理不當,說應該拿鞋面來繡,片中女主角卻拿着有鞋底的成隻鞋來繡,成何體統!
我不清楚那些舊規矩,但看來合理。成隻鞋拿着是很難繡花的,應該繡完鞋面才加上鞋底。而加鞋底的粗線條工夫,大概交由下人去做,不必太太小姐親手操勞吧?
現在《新傾城之戀》的台前幕後人士,可能都沒有留意過十多年前專欄作家的指摘,女主角仍然拿着有底有面成隻鞋去刺繡。雖然只是小節,但應該改正,把鞋底拆掉。
其實劇中舊上海場面的懷舊效果不錯,反而作為主體的舊香港背景,風味顯著不足,更欠缺舊淺水灣的神話感。舞台劇上的香港懷舊,無可否認杜國威最拿手,他今年《三個香港女人的故事》就風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