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畏首畏尾 改革難成

投資縱橫:畏首畏尾 改革難成

特區政府現時面對的問題不少,有點似四面楚歌,但董特首始終拿不出決心面對問題。
現時問題很多,但不少其實都是病徵而非病源,不根治病源,不會徹底痊愈。香港經濟衰退多年,失業者眾,政府稅收減少,雖有儲備應急,但財赤問題惡化,政府財政也響了警號。
市民境況較政府慘,因為財富受樓價急挫而遭侵蝕,不像政府有儲備可暫時頂住,故破產者不斷增加,亦危害到銀行體系的安全。市民出現財困,倚賴政府安全網的人亦自然增多,因此綜援及醫療的支出大幅上升。

財赤失控 後果嚴重
全球經濟不景,香港難以獨善其身,但不控制財赤,稍後香港信貸評級若被調降,則對整體經濟將帶來更大創傷。對症下藥,自然是開源節流,削減公營開支是必須的行動,但政府對於偏高的公務員薪酬,始終不敢大刀闊斧的削減,只在其他相對較小的地方動手術,自然難有較大成效。
政府架構臃腫,支出龐大,乃「病源」之一,公務員削薪若有太大爭議,無法順利達成協議,強制裁員便是唯一出路,別無選擇。
朱鎔基總理多年前推行宏觀調控,整頓國企,至今成效顯著。基本措施主要是強制效率低之國企關門,工人「休假」,支取三四成薪金作基本生活費,工人生活較前艱苦,但有起碼的保障,朱總理也許不想採取這些措施,但顧全大局,「工人唾罵,吾往矣」。
支撐樓市,避免更多的負資產與破產者,是治療另一個病源──消費疲弱的重要政策。至於政府是否干預市場,已非現時重要的考慮。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