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鎮,一個富詩意的名字,還是陶瓷之鄉,令人拜訪她時,不期然抱着懷舊思古的心情。又怎會想到,在這裏,不時聽到「哎呀」的慘叫聲,更冷不防有一團陶泥不知從何飛過來,雙手沾滿陶泥的人,抱着肚笑作一團。看到大小朋友做陶的「蝦碌」情形,才發現古樸小鎮也有青春活潑的一面。
記者:李敬賢 攝影:李敬賢、余敏
在台北縣,找到超過二百年製陶歷史、有「台灣景德鎮」之稱的鶯歌。走在鶯歌鎮上,街頭每個角落也是陶瓷店,其中以尖山埔路的「鶯歌老街」最具風味。
尖山埔路坐落在火車路軌旁,火車經過時帶來規律的「轟轟、轟轟」聲,還不時傳來笛聲,而腳下踏着的,是以麻石鋪砌而成的路,滲出了點點滴滴「老」的情懷。
在三百多公尺內的街道兩旁,有一百多家陶瓷店,創意的、藝術的,還有日常用的,也可以在這裏找到,而賣陶笛的女店主,就從不吝嗇地吹奏表演,帶給鶯歌老街一點憂怨。部份陶瓷店還附設陶藝教室,有導師教授如何拉坯、揑土,只花$20至$30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作品。
在陶藝教室內,自認不夠細心的Karman第一次玩陶,雙手按着放在拉坯轉盤中央的陶泥,右腳踏在轉盤的腳踏上,姿勢看似有板有眼。當她右腳用力一踩腳踏時,那塊陶泥竟然跳了出來,弄得Karman衫褲也沾滿陶泥。
真是嚇了一跳,Karman以為轉盤壞了,叫男朋友Ben試試另一部,情況一樣。Karman叫道:「轉盤好難控制,踩得大力,轉盤轉得太快,泥就飛出來。」她還傻笑着說,真怕那塊轉盤也會跳出來,但狂笑一番後又繼續嘗試。
終於掌握箇中技巧,Karman不消十分鐘就做出一隻小缽,略嫌外形太簡單,於是交給Ben刻上花紋圖案,大功告成。看到Karman雞手鴨腳,還有連場「蝦碌」,她依然自豪地說:「我好滿意自己的作品的,第一次嘛!」
擠了近五十人的教室,不時聽到慘叫聲,原來有人在把土坯拉得高高時,轉盤轉得太快,土坯塌了,又怎得不「哎呀」地慘叫呢。玩得最開心的,應該是小孩子們,難得玩到渾身是泥也不用怕被責罵,還伸出沾滿陶泥的雙手給媽媽看,跟她說想要果汁,難為媽媽還忙着拭去他們臉上的泥土。
陶藝教室為鶯歌老街帶來嘉年華會般的熱鬧和歡笑聲,跟想像中的真有點距離,土生土長的鶯歌人許先生亦說:「大家也叫這裏『老街』,我就覺得一點也不老嘛。」
由陶瓷工場做到門市,許先生做了三十多年陶藝工作,他還告訴我,近年平民化的教室多了,假日便多了來玩陶的一家大小,如果想靜靜地體驗這裏古樸的風味,那就平日來鶯歌好了。
鶯歌昔日煤煙裊裊,煙囱聳立,許先生笑說,鶯歌給他最深的童年回憶,就是早上起來時漫天黑煙的情景。全盛時有二千多間製陶工場,大部份近年已外移中國及東南亞,加上燒陶技術先進了,留下來的工場已改用煤氣作燃料,笨重的大煙囪已不復見,鎮內就只留下一個傳統煙囪。
今次帶大家到鶯歌玩餐飽的,是由DJ轉做歌手的「啤梨」葉文輝。他說,除了台北夜市、街邊小吃,遊台灣也有逍遙的另類選擇。沒有打書釘、沒有狂掃夜市小食,反而去鶯歌玩陶、去宜蘭農莊悠然度過一夜。在農莊內,大家還學了製作傳統玩具。
在強調田園風味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啤梨」說很能喚起探險的慾望,「這是難得的大自然世界,住木屋,無咩特別事做,真係可以好悠閒,好Relax。天黑時,四周黑漆漆,跟香港的夜全然不同,令人很想在農場內四處探險。」其實農場內除住宿區外很少照明,入黑後置身當中,已經有探險般刺激。
鶯歌玩陶小貼士
1.鶯歌的陶藝教室,平均每人收費約$35,可做一件拉坯或揑土作品,有導師駐場教授。如要上釉及燒製,需時兩星期,則多付約$35至$40及運費,教室會把作品以速遞送到你家中。
2.拉坯中,以製做杯及碗最為簡單,初學者如想做花瓶等有造型的作品,需花上一小時。
出門提一提
簽證:前往台灣必須辦理簽證。香港出生或曾申請台證者,持特區護照或BNO可於機場免費辦落地簽證;首次前往台灣的非香港出生居民,須於香港辦理台證。查詢電話:25258315(中華旅行社)
交通:台北市往鶯歌最方便乘搭火車,每30分鐘一班,車程30分鐘,車費約$7.2
旅行團:康泰台北三天抵玩團(TAT03-SPC),行程包括故宮、忠烈祠、九份、中正紀念堂、北投水都溫泉館、鶯歌陶瓷老街,團費$1,399。查詢電話:21088888(康泰旅行社)
鳴謝:身心康泰旅行社、長榮航空、台灣觀光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