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支持收費挽救瀕危醫療體系 - 盧峯

蘋論:支持收費挽救瀕危醫療體系 - 盧峯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先生昨天說,最快在下個月推出急症室收費措施,而有關收入將會撥歸醫管局,以改善醫管局入不敷支的情況。雖然引進任何新收費包括急症室收費都可能令部份市民的負擔增加,但從保持本地醫療服務質素及減少濫用急症室服務等因素來看,開徵急症室收費還是值得支持的。

人口老化開支上升
首先應該看到,香港的醫療服務雖然在應用最先進醫療科技上及不上西方部份發達國家如美國,但基本的服務水平以至服務的普及性卻比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是香港居民,就能享受收費低廉的良好醫療服務,不用擔心因患上長期病或重病而「傾家蕩產」。像這樣的保障、像這種分擔風險的制度,很多發達國家都是沒法提供的。
更重要的是,本地的醫療服務所佔用的社會資源其實比大部份發達國家都低,例如美國花在醫護服務的開支就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以上,加拿大則佔大概百分之十,而香港只佔百分之六左右。也就是說,香港社會花在醫療服務的開支只是人家的一半。以一半的資源而能得到質素相若的服務,本地醫護服務的效率及成本效益可以說比美加等發達國家更高。
然而隨着人口老化及醫療科技不斷改善,市民對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而醫療開支也免不了持續上升。這樣下來,除了要求醫管局繼續改善效率以外,開源節流是難以避免的做法。引入急症室收費,正正可以讓醫管局能收回部份急症室的運作開支,減少在這方面的補貼,這對紓緩醫管局的財政壓力肯定是有幫助的。
此外,不少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其實並非急症病人,他們需要的是門診服務,一旦引入收費,部份病人將轉向私營醫療體系。這樣,使用急症室的人數將會下降,令醫管局可以省回部份用在急症室服務的開支,轉用在更需要的服務上,從而減少醫管局開支增加的壓力。

維持核心醫療水平
我們認為,對某些醫療服務如急症室服務引入收費是短期內紓緩醫管局財政困難的有效辦法;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醫管局財赤進一步擴大,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核心醫療服務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把有限的資源及補貼用在最需要的病人、最需要的服務上。而若果不引入收費,本地醫療體系恐怕會很快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中,令市民所得到的醫療服務大打折扣。
(圖)急症室收費對紓緩醫管局財政壓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