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分析企業由3層面入手

投資智慧:分析企業由3層面入手

一隻股份之價值,是在於該股份能為股東所帶來的收益有多少,當經濟轉變,又或者某一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改變,該股份的目標價便有可能被證券行調整,至於價格會被調高或調低,以及調整的幅度有多少,則完全是由證券分析員來判斷,所以證券分析員便成為了企業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一道作為傳達訊息的主要橋樑,所以分析員的評語或多或少會對於企業的股價構成影響。一般來說,分析員在評核一企業的合理價值時,可以分為3個層面來作分析,分別是計算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企業與過去業績的比較,以及同行業之間的比較。
首先,分析員會依據現有的資料,分析企業實際盈利能力,以預測未來所能賺取的收益,之後再利用折現方法,計算出收益的現值(PresentValue),用作反映該企業為投資者帶來的每股價值。雖然這種方法能夠以未來盈利為分析基礎,理論上是較能反映實際價值,不過這種分析方法是否準確,是完全依賴分析員對於該企業的認識有多深,以及企業願意向分析員透露資料的深入程度而定。有時,為了避免觸犯內幕交易條例,企業管理層多數不會願意直接透露盈利數字,又或者會對股價構成影響的資料,令到預測的準確度大打折扣,因此,每當企業突然公布一些新資料時,分析員便有需要重新再估計一次。
據悉,有部份證券行為了令所發出的投資建議準確無誤,會要求分析員定時與企業的管理層開會,更需要每周透過電話會議,確認該企業的營運並無重大改變,以求分析報告更加準確,當然,這除了涉及他們的面子問題外,與其本身的經紀業務更有密切的關係。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