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華園」,很多人都會聯想起零食。這個較「零食物語」、「優之良品」更早深入民心的零食品牌,絕不甘於「食老本」,華園董事總經理畢濟棠表示,將積極開拓零售業務,在內地開設「華園滋味屋」;另外亦部署勇闖日本市場,並已在當地找到合作夥伴。 記者:劉碧思
日本一直都是本土產品主導的市場,外商要打入,除非本身是國際名牌,否則事倍功半。華園以港產品牌闖東洋,畢濟棠說:「我們已找到日本當地的合作夥伴,華園只會專注生產方面,未來將特別研製專門迎合日本人口味的食品。」
所謂不熟不做,創新口味的零食才是畢氏兄弟的強項。每隔一段時間華園就會推出新產品,旗下研發部門聘有13位員工,負責新產品開發之餘,亦要不斷開發新包裝,他說:「不同產品由於食味及製法不一,保存的方法亦有差異,所以包裝方法亦是由我們自己研發。」
至於畢氏兩兄弟更是主力諗新產品的「零食專家」,最新產品就是最近成為社會話題、特價10元1個在便利店出售的飯盒。
牛肉粒、齋燒鵝等包裝小食,是本港的特色零食,亦可說是華園的招牌貨,畢濟棠說,華園現有產品分為肉類、海產、麵粉、果仁、涼果、蛋卷、冷凍點心及糕點等9大類,合共超過200種。
除了本港市場及計劃開拓的日本市場,其實華園自89年已在內地建廠,發展內地市場,現時中、港兩個市場,分別佔華園整體營業額約60%及40%;另外亦有小量產品出口,主攻海外華人市場。
除了生產各類食品,華園正計劃開拓零售業務,負責大陸市場的畢家偉說:「今年7月我們在廣州王府井百貨開了首間華園滋味屋,8月在廣州東山百貨開了第2間,打算在未來1年將分店數目增至30間,主要設在廣東省內。」
畢家偉說只在內地開專門店,是因為成本平、風險低,「每間投資額不多於10萬元,兩間店舖開業至今,每個月都有幾萬元生意,相信半年至1年內可以回本。」
其實早於83、84年,華園的產品已在內地免稅店銷售,直至90年尾內地廠房正式投產後,華園建立了另外兩個品牌──樂高及采楓,只在內地出售。畢家偉解釋,這是由於當年內地人消費力與香港仍有距離,所以按當地消費水平,推出較便宜的產品,但又不想混淆華園這品牌,所以另設新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