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與下台 - 梁國雄

下馬與下台 - 梁國雄

一年前,董建華為部署連任造勢,在施政報告中奢言紓解就業困難之策,當中稍為具體者有兩項。其一,是斥資增創三萬多職位;其二,是在未來十五年持續投資基建項目,總數將達六千億元。
現時失業率已飆升三個百分點,無一職維持生計者劇增十萬。可是,不但三萬多個崗位尚未全數落實,而長期投資基建之宏偉藍圖,亦勢將支離破碎。財政司長日前忽然發作,揚言要將那些不符經濟效益之項目拉下馬,以減少財政赤字。一旦成事,首當其衝者,將是日漸衰微之建造業,影響所及,失業人數必然有增無減。雖然梁錦松並未明言何種基建將被斧削,但大家若不善忘,自會記起他上任不久後所發表的理財哲學:如醫療一類之開支屬於沒有回報的使費,而教育則是有效益之投資。而今政府為着托市而停止賣地,勢在必行;出售地鐵股份又無着落,收入大減,財政赤字當然增加。挖肉補瘡,恐怕連教育一類支出,亦要變成低回報,少效益之使費矣。總之,凡是無助商賈財團牟利發財之項目,均會列為開刀對象。所謂紓解民困、就業優先,只是空話一堆。至於如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等關係民生福祉之事業,經費難免一削再削,政府各項服務收費增加,已是為期不遠。民不聊生,當局竟不肯動用儲備振興經濟,促進就業;更不敢忤逆富豪財閥,徵收累進利得稅開源、節流則事事矛頭直指普羅大眾。今次強拉基建下馬,不過落井下石一例。倒行逆施,劣蹟斑斑,普選一至,能不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