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潮濕不穩定氣流影響,本港部份地區昨早滂沱大雨,天文台罕有地在十月中仍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打破自九二年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每年最遲發出紅色暴雨警告的紀錄。教署隨即宣布所有下午校停課,但至下午天氣突然轉晴,天文台解釋,由於氣流遇到潮濕空氣,造成大氣擾動現象,迅速形成雨帶及落暴雨,預測未來幾日仍有局部地區性驟雨。
天文台昨早九時五十七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並於十時三十五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雨勢集中於港島北部、荃灣、長沙灣、黃大仙、將軍澳及西貢等地區,早上十一時雨勢最大,為該等地區帶來超過一百毫米雨量,其中觀塘及清水灣雨量更超過二百毫米,部份地區出現水浸情況,但部份地區的雨量則少於十毫米。
教育署於紅色暴雨警告發出後不足五分鐘,便宣布所有下午校停課,但仍在上課的學校則繼續上課,在安全情況下始讓學生返家,部份家長隨即趕到學校接子女,其間秩序良好。約克英文幼稚園上午校副校長梁太表示,今次教署幾乎與天文台同步宣布上課安排,令校方有充足時間通知家長及校車,安排學生提早放學,校方對教署安排非常滿意。
教署發言人回應稱,由於暴雨情況涉及較複雜的技術問題,所以至今教署尚未能仿效颱風宣布系統,與天文台同步公布上課安排,但教署已加強與天文台聯繫。
天文台下午一時二十分取消紅色暴雨警告,未幾放晴,部分地區更有陽光。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馬偉民解釋,由於近日一股活躍低壓槽影響華南沿岸,而本港昨早有上升氣流遇上潮濕空氣,造成大氣擾動現象,即冷空氣遇着氣流形成雨帶,因此迅速落暴雨,但擾動情況迅速飄散,天氣隨即轉好。他說,這種現象通常在春末初夏出現,較少出現於秋季。
地下天文台長方志剛指出,大氣擾動能迅速形成,目前仍未有科技可準確預測,今次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無關。
今次是天文台歷來最遲發出紅色暴雨警告的一次,對上一次的最遲紀錄是九五年十月八日。天文台預測未來幾日本港天氣仍然多雲,有局部地區性驟雨,但下周初因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會轉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