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難圓國際大學夢

香港難圓國際大學夢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建議中大與科大合併,引來諸多批評,傳媒所見、所聞,反對者多,但若理智一些的比較,大學合併是有好處也有壞處。

以中大與科大而言,合併的第一個效果是節省資源,行政人員可以減去三分一,教學人員也可以減五分一,校長只需一位,兩個系辦公室併成一個,行政人員自然少了。大學講堂,一百人是一班,二百人也是一班,因此教學人員也可以減少。
這在當前港府經濟困難的背景之下,合併是省錢的方法;相信一旦中大科大合併後,城大、浸大、理大也會相繼合併。雖然,李國章說兩大合併教職員人數不會減,我想,那也只能保證第一年不裁員罷了,在企業界,兩家企業合併哪有不裁員的道理?

合併符合港府目的
兩大合併的壞處是甚麼?當然是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不知自己在合併後還能不能保住飯碗。
我留意許多人對兩大合併的言論,多集中於討論李國章的態度而不是大學合併的利弊,討論者認為李國章專橫,是沙皇,自以為權力在握,可以為所欲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國章的確是錯的。
實際上,李國章的中大科大合併的計劃,早在他還沒當局長時就有了,這個思路也配合港府採用的宋達能所提出的報告,該報告建議港府集中資源於數家大學,中大與科大合併就有這個目的。
李國章說,合併後政府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於這家合併後的大學,使之變成國際一級大學,更有人說要超越清華、北大、直追哈佛、牛津……
看來,港府對大學分類的構思已經很明顯,港大、中大、科大是國際一級大學,錢拿多一些,餘者,就相等於美國的州立大學,錢分少一些。

考慮擴大收生範圍
不過,我想指出,不論港府再投入多少金錢,香港都不可能出現真正的國際一級大學,國際一級大學必須能培養出大量國際級的畢業生,世界上有哪一所國際一級大學收生的範圍只限於七百萬?哈佛大學的學生來自全世界,是數十億人中選出來的,清華、北大的學生也不是單單來自北京,而是選自全國十三億人口,是十三億中的精英,香港只有七百萬人,那來這麼多的精英?
香港要發展國際一級大學不是沒辦法,但收生的範圍一定得擴展至全中國,讓十三億人中的精英來香港就讀,畢業後留港工作。但是這麼做的結果是香港的中學畢業生能考進這家國際一級大學的機會很低了,香港的家長們會不會反對?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