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特區政府的頭號敵人?不!太抬舉了!一定不是《蘋果日報》。
據聞,政府高層已經將通縮視為頭號敵人,頭痛到不得了。高層甚至把打擊通縮視為解決當前種種難題的靈丹妙藥,憧憬一旦改善通縮之後,失業、經濟、財政赤字以至香港人的虛弱信心,都會有所裨益──所謂的穩定樓價措施,也是在這一番心事下醞釀出籠。
原來,按政府內部分析,香港自一九九八年開始,積累通縮約百分之十三,其中約六成即八個百分點,乃因樓市下跌、租金下調。換言之,樓市是香港通縮的罪魁禍首。
有一位官員這樣形容通縮遺害:香港最優惠利率是五點一二五厘,加上百分之三的通縮,問銀行借錢做生意要負擔八厘利息,一點不輕!科技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私下也說,他本人現在唯一做的「投資」,就是把錢統統放在銀行,「享受」百分之三點三通縮所帶來的零風險投資回報。
政府內部分析,香港受制於聯繫滙率,欠缺用貨幣政策打擊通縮的本錢;別國常用的刺激消費帶動內部需求招數,在香港也不管用,因為我們大部份產品皆由外國入口,刺激內需本地獲利有限。撇除經濟復甦帶來美好新世界,特區政府短期只能寄望美國的格林斯潘再減息。
幸好最近有好訊息。歐美大國一直以為長期通縮的火頭只局限亞洲的日本和香港,事不關己,關注不高,但特區政府高層近期已注意到,美國開始擔心自己亦步入長期通縮,《經濟學人》、《時代雜誌》近期開始陸續出現探討解決長期通縮之道。官員說:「好兆頭!」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