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股下跌對港股的實質及心理影響都較大,尤其是港元與美元掛鈎,本港經濟根本無法擺脫美國經濟放緩所造成的陰影,所以當美股因經濟數據較預期差而下跌時,對本地股市即時造成打擊。因此,在一兩個星期前,美股走勢偏軟,經濟數據較預期差,便成為港股急跌的元兇,在個別日子中,港股跌幅更會遠較美股為大。
筆者覺得,很多時港股是未必要跟足美股之走勢而下跌,尤其是很多所謂經濟數據,只反映早前的美國經濟狀況,未能真正反映美國經濟走勢,所以港股在前一段時間急跌,似乎是有「跌過龍」之嫌。雖然港股以流通量來計,在亞洲仍處於前列位置,但在過去幾個月平均只錄得50億元成交額來看,流通性已大不如前,若果以區內其他市場的流通性較低為理由,轉移沽出流通性較高的港股,從近來市況及成交額來看,似乎未必可信。
筆者認為近日港股接連被機構投資者沽售,主要是看中港股波動幅度較大的特性,從中利用拋售現貨來令到指數大幅上落,在衍生工具上大賺特賺。令到港股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恒指的計算方式是根據股份的市場價值(MarketCapitalization)來計算,只要能影響到部份大比重股份的價格,便可以對整體指數帶來較大影響。
另外,本地藍籌股的大部份股權是由家族控制,加上有部份股權由長線投資者(如盈富基金(2800)及特區政府)所持有,令到市場上可以交易的股份,佔已發行股份不到3成,於是投機者只需要利用較小資金,便可以把恒指舞高弄低,再加上衍生工具提供的槓桿效應,在外圍股市大幅波動下,港股便成為投機者賺快錢的最好「戰場」。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