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手新聞聞名、超過150年歷史的著名金融資訊供應商路透社(Reuters)第3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倒退7%,跌幅雖然溫和,但領導層提出警告謂,鑑於訂戶下降及須面對激烈競爭,預期明年上半年收益可能劇減,導致路透社股價前日急跌23%,低見160便士,剛好是2000年3月高峯時的一成,一家曾被譽為金融及商業資訊之「明星」,股價在短短兩年半間跌至如斯田地,可謂慘情!
事實上,稍有涉足金融圈之士,對路透社提供之服務及功能,實在無人不曉。70年代開始,全球金融服務業乘時崛起,數十年來蓬勃非常,各大小金融機構包括商業及投資銀行、證券商、外滙經紀、基金經理等,無不爭相採用及訂閱路透社之產品(包括交易終端機和自動對盤系統)和資訊。可是自1982年米高彭博(MichaelBloomberg),即現任紐約市長,當年棄所羅門兄弟(SalomonBrothers)債券交易員不幹,毅然創立彭博資訊服務公司後,其經營路線與路透社大同小異,後者開始感覺到市場佔有率一直在被蠶食,路透社因為架構臃腫,無論在決策、管理或市場推廣方面,都顯得比對手「慢半拍」、鬆散和不一致,是領導層自大抑或無能?
此外隨着金融市場出現蛻變,曾經是路透社「奶牛」(cashcow)的外滙資訊及交易系統,因為銀行不斷進行合併,各地交易室亦隨之整合,加上歐元誕生,以前炒多隻歐幣變成只炒一隻,採用交易終端機自然大減,形成這隻「奶牛」變成「瘦狗」(此乃波士頓顧問公司將企業經營狀況分成四類即明星、奶牛、瘦狗、病貓之術語),更何況股市由盛變衰,成交萎縮,金融機構又削減開支,在此環境下,業績不倒退才怪!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