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寶塚」十月曾在廣州麗江歌舞劇院上演《蝶.戀》和《南十字星》兩個劇目。
全女班的「寶塚」以華麗壯觀大堆頭高水準的歌舞表演見著。但題材多是日本或歐美的故事,《蝶.戀》是該團歷史上第一次改編中國傳統故事。我們的國寶《梁山伯與祝英台》,變成日本的「雪若」和「霧音」。也是獨立女性爭取愛情和地位的敬禮──不過,「寶塚」版卻是女的先死,男的後死。
原來團中男角受女觀眾鍾愛迷戀程度,遠遠超過女角。男角的位置也是最高的,為了戲迷們,只好把故事改掉。男的支撐大局,哭墳催淚戲場,看來得由男角擔演。至於化蝶服飾,則是日本千年前平安時代的特色。
──真滑稽,甚麼「為女人說話爭一口氣」?到底屈服在商業計算之下。全女班的團體,仍以虛擬反串者為重,即是說,仍是男性主導的小社會。何來女權?
不如索性改作現代戲:「尊尼事務所」的中性俊男暗戀「寶塚」文武生,於是他男扮女裝去上課。太嬌俏了,身份一直沒被識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