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年前我們還可以討論聯繫滙率應否廢除的問題,今天更值得討論的可能是下一輪的港元風暴將會在甚麼時候出現。
最近港元滙率出現了小幅波動,雖沒有造成實質效果,但仍反映了本港經濟基礎弱化的事實。香港經濟表現不能改善,聯滙將不斷受衝擊。香港今天面對的形勢,從內外因素來看,恐怕都比九八年港元受大規模衝擊時更為惡劣。
當年泡沫經濟爆破,人們對香港經濟的前景仍不太灰心,靜待周期性因素消退,盼望經濟及早重回上升軌迹。以房地產市場為例,樓價雖大幅下調,不少人還是相信價格很快會到底,因此需求雖減少,但仍有一定支持。如今香港面對的問題已愈來愈清楚,香港既要消化泡沫經濟爆破的後遺症,又要承受港元滙率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顯得嚴重過高的問題,還要面對中國冒起所帶來的結構轉型挑戰。
香港目前面對的調整過程不會是短暫的,結構調整將使很多傳統產業部門收縮,即使整體經濟回升,很多人仍難脫離苦海。港府既不願意解除聯滙的束縛來減輕結構轉型的痛苦,在建造新的經濟火車頭方面又顯得茫無頭緒。原有的強勢產業不斷受侵蝕,又不見有新興的產業部門出現,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難免跌至低點。
從外圍環境看,形勢亦十分不妙。九八年時,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不久,蔓延至多遠還不能確定,但當年美國經濟仍如日中天,歐洲經濟還算不錯,只有日本陷入危機,全球經濟不久便出現復甦。
反觀目前,日本始終未解決國內的金融問題,股市跌至十九年來新低,歐洲大國表現多不如理想,尤其德國這個最重要的經濟,已處於停滯邊緣,財政赤字差不多到達歐盟規定的極限(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貨幣政策又因採用了歐元而失去自主權,要用政策來刺激經濟幾乎無計可施。至於美國,在前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後,受到恐怖襲擊、會計醜聞等打擊,目前攻打伊拉克的戰爭又如箭在弦,經濟受多大衝擊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美國的大企業已多次發出盈利警告,投資不振是自然的結果;居民以往多年利用經濟好景而大量借債支持消費,目前已不敢進一步擴張借債,消費亦難持續支撐經濟;對外貿易亦不好景,赤字持續擴大。美國杜指跌至五年來新低的水平,充份反映了經濟信心的脆弱。全球三大經濟體系都步入困境,只有奇兵突出的國家(如中國和韓國)才能保持較佳的增長。如果世界經濟持續這種狀況,香港想幸免於難真不容易。
近期香港股市輾轉下試低位,恒生指數在九千點上下波動,不比九八年的情況好。未來出現短期反彈不足為奇,但跟隨內外的壞消息而下試低位的可能性很高。九八年港府能擊敗股滙市場的國際大鱷,所倚仗的是龐大的外滙儲備。香港目前的外滙儲備當然仍可扮演緩衝作用。可是,香港財政赤字巨大,要大幅減赤,對經濟可能產生緊縮作用,而且政府在開源和節流都受到諸多掣肘。但如果不大幅減赤,財政儲備以至外滙儲備縮減速度加快,也不利穩定港元。
滙率風暴的出現,很多時並不是到了政府外滙儲備耗光的時候才出現。只要人們相信一個經濟體系承受不了維持固定滙率的代價,即所謂「吃不消」(錢其琛語),就會放棄本地貨幣。不能承受的代價,可以是財赤過大,失業率過高,也可以是經濟調整帶來的社會衝突,或者是股市下調過多帶來的信心問題。無論是國際炒家或本地居民,只要相信他人將放棄本地貨幣,就會觸發拋售潮。
如果你在一年前問我,聯滙可守多少年,我會認為至少三年,如今看來,那是太樂觀了!但願我的看法不對。
浸會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鄭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