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資訊科技投資難免收縮

傳訊四圍炳:資訊科技投資難免收縮

上周讀報,見到著名資訊科技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報告,指出明年亞太資訊科技市場會有增長,當中硬件、軟件和企業服務業等市場需求均會上升。所刊出的應該是新聞稿撮要,詳細內容或理據欠奉,究竟根據甚麼準則基礎得出結論,則無從得知。

增長云云無從說起
不過,從過往經驗來看:一)由於區內包括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資訊科技普及率仍低,市場需求仍然強勁,假如將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分開計算,情形會有很大分別,無可否認,已發展國家市場,難望有大增長;二)這類資訊科技市場研究公司的營運模式,是以出售調查報告和作顧問服務為生,唱好對報告有促銷作用,一定會有市場,也會討得大型科技商的歡心,令他們願意解囊購買報告,並予引用,分分鐘還會用該研究公司的顧問服務。
雖然本港資訊科技市場北望神州已有一段日子,內地市場增長對它們有利,但筆者關心的還是香港市場的前景,事關此與本港不少從業員褔祉攸關。香港整體經濟環境欠佳,企業減省開支是必然大趨勢,資訊科技開支自然難免要削減,水深火熱的中小企,更遑論資訊科技化計劃。除非所推廣的資訊科技產品或解決方案,有即時和明確的投資回報,否則難獲企業青睞。

近年,香港的資訊科技市場還有可為,全賴政府(包括一眾半政府機構)的外判和電子政府項目,由於為數不少,款項龐大,而且一般年期較長,令政府成為bigspender,養活了不少本地和外資企業。
雖然筆者相信政府的外判和電子政府政策不會改變,既定的項目也會繼續去馬,不過今明兩年,政府在嚴重的財赤下,新推出和未獲撥款的資訊科技項目,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項目即使批出,錢用起來也難如過往般疏爽,也許非必要的附加項目?應用或會削掉,甚至招標時會返回價低者得的舊路。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上周看財爺和特首的演說,橫看豎看也見不到政府有何解決財赤的板斧──公務員人手?人工減不得,土地收入有限,開徵新稅項又怕打擊早已疲弱的經濟──所以,可以減省成本的任何一種方案,無論大小,政府都會考慮。

減省人手政治敏感
其實,引進資訊科技,長遠而言,確能協助政府達到減省內部成本之目的,尤其是人力資源(要記得政府內部有大量合約制資訊科技員工)。例如,搞一個新的資訊科技系統,可以為政府省回某個數量的人手。不過,由於減省政府人手是碰不得的政治問題,這點會否成為政府引進資訊科技的絆腳石,相當值得關注。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