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穩定樓價措施即將出台,局外人現在已經開始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揑一把汗,擔心政策出台隨時又變「一鑊泡」。不是對孫明揚的工作能力沒信心,天可憐他有一位姓董名建華的頂頭老闆。
政府處理房屋問題還有幾多道板斧?不必十隻手指已經數得盡。很難想像政府會提出一些石破天驚、市民聞所未聞的新措施。公眾現在期望的僅僅是一套清晰的房屋政策。但無數例子告訴大家,《董氏大字典》內偏偏就缺了這「清晰」兩個字。
以居屋為例,在大小傳媒加上政黨議員的事先張揚,政府的穩定樓價措施包括停建、停售居屋,已經不是新鮮新聞。但當政府正式公布這項措施時,究竟肯不肯公開講一句「居屋歷史任務已經完結」,實成疑問。以董建華的性情,隨時會留一條尾巴:「在有需要的時候,政府隨時會再建、再售居屋。」
即使沒有這句「有需要的時候」,六百萬市民可能已經有超過一半會懷疑政府朝令夕改;一旦加上這一句,敢下注賭政府貫徹始終退出物業市場的人,肯定被呼笨蛋。
董建華應該常常到將軍澳走一圈,這兒充滿了「八萬五」的痕迹,處處會提醒他做錯決定的遺害──我懷念將軍澳的人工湖。一位高官私下透露,按原本規劃,將軍澳會有一個人工湖,讓居民「唞唞氣」,但由於「八萬五」,政府總動員找土地建樓房。人工湖沒有了,而將軍澳的樓宇一座貼一座,座座都是雙子樓,「有氣冇定抖」。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