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從二○○二年十月一日開始,深圳市政府放鬆了所謂「二線」的管制:內地居民只要持身份證,花二元人民幣,便可以在「二線」關卡辦理為期一年的深圳特區通行證;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憑身份證便可過「關」,毋須申領特區通行證。之前,則是所有內地居民前往深圳辦公務或旅遊,均必須向原居地公安機關申領特區通行證。放鬆「二線」管制究竟有甚麼意義?答案要從「二線」的功能說起。
二十二年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不久,經中央政府批准,深圳當局便在目前的位置設立封閉式的「二線」關卡,將深圳特區與廣東省其他地方以及內地其他省市自治區分隔開。因為當時無論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抑或深圳市政府,都是既對深圳特區將要進行的市場經濟嘗試的性質沒有把握,也對嘗試能否成功沒有把握。所以,將之限定在十分有限的範圍,既不想可能出現的資本主義腐朽擴散,也不願嘗試一旦失敗殃及內地其他地方。記得一九八四年我第一次由上海到深圳,不僅必須在上海申領經過嚴格審查的深圳特區通行證,而且懷着彷彿「出國」的心情。
嗣後,深圳市政府至少曾二度設想將「二線」的管制進一步收緊。先是跟計劃發行「特區貨幣」有關,旨在將深圳辦成一個更具市場經濟特色而且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繼則打算同時放鬆與香港的所謂「一線」管制,讓深圳經濟既更具市場經濟特色又跟香港經濟一體化。然而,由於種種因素,二度收緊「二線」的設想均未付諸實踐。
如今放鬆「二線」的計劃卻付諸實踐了。這是否意味着深圳經濟特區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倒退?否。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內地許多地方包括廣東省的經濟體制改革都跟深圳一樣幾乎建成了市場經濟體系。
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深圳特區不再具有實驗的意義。深圳當局必須更多地從經濟發展的角來思考和制訂未來經濟發展戰略。於是,最初出於審慎而對特區範圍的限制,如今成了深圳經濟發展的障礙。於是,放鬆「二線」管制便成了題中應有之議。這一措施的意圖十分明白:深圳欲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加強聯繫,由後者吸取深圳經濟繼續發展的動力,以便深圳迅速成長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主角之一。
深圳為何不完全取消「二線」?自然有其道理。限於篇幅,且聽下文分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