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油價最近又再調高,車主在經濟低迷下百上加斤。機電工程署最近推出了一套運算私家車及輕型貨車耗油量的指標,為車主計數慳錢之餘,又可推廣能源效益,改善道路空氣質素。原來一輛私家車的耗油量不但受到引擎容量影響,還取決於天氣與地域,在市區行車,用油比郊區多出約一成。 記者:蔡元貴
機電署委託顧問公司開展「私家車及輕型貨車能源消耗量指標及基準研究」,合共訪問了六千八百名私家車司機及一千七百名輕型貨車司機,了解他們對汽車能源效益的認識及車輛在不同地區行車的耗油情況,根據有關數據制訂出一套能源消耗指標,讓車主明瞭其座駕應有的耗油量。
機電署分別為港島、九龍和新界設計了三條方程式,因應汽車的引擎容量、汽車種類、車齡等,運算出不同汽車應有的耗油量(見表)。要是運算結果顯示實際耗油量較指標高,即反映車主養車及行車習慣有問題,應設法改善。
調查發現,引擎容量、氣溫和波箱種類對私家車的耗油量都起着決定性影響,九龍區燈位特多,座駕的車齡對耗油量影響應該不大。而新界道路最暢順,波箱類型與驅動類型都會影響耗油量。不用說,引擎容量愈低的車就愈慳油,新界行車比九龍行車慳油,九龍行車又比港島行車慳油。
舉例說,一輛1,500cc的私家車,在新界每走百公里平均耗油九點六公升,在港島卻要耗上十點七公升,夏天行車較冬天行車耗油。
機電署能源效益辦事處高級工程師李子傑說,希望透過有關資訊喚醒車主對節約能源的意識。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何懿德認為,能源消耗指標很有參考價值:「經濟唔好,慳得一蚊得一蚊。」何懿德建議政府參考歐洲做法,立例強制汽車入口時必須標明耗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