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6個多星期的下跌,美股終於作出較為像樣的上升,雖然未知美股是真正扭轉劣勢、轉入上升軌,還是只是跌市之中的反彈,但最少令到全球的股市帶來一些振奮。
比對1987年股災之時,現在全球金融系統的聯繫更加密切,金融市場之間的資訊流通量更比以前多,所以由一個股市的金融動盪,很容易影響其他各地股市,這就是全球股市一體化的結果。
作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香港,過往一向被投資者認為是一個比較波動的市場,過往只要美股大跌,香港股市的跌幅往往是亞洲區內最高,但是當美股反彈,港股的反彈幅度也屬區內較多的地方,這可能與香港是一個資金自由流出流入、沒有外滙管制的地方有關。
由於參與香港股市買賣者還包括外國投資者、基金管理公司等,如果外國基金投資者要贖回基金,他們便要在香港沽貨套現,因為在香港沽貨套現的限制較區內其他市場為少,因此造成港股較易波動。
上星期,美股創了5年以來的新低,歐洲股市跟隨美股大幅回落,日本亦跌至19年以來的低位,這種情況確實令人憂慮。有好幾天美股都大跌二三百點,但奇怪地香港股市顯然也下跌,但下跌的幅度不及歐美市場。除了香港之外,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的跌幅也相對輕微。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亞洲股市開始對歐美股市下跌免疫,還是有其他原因?明天再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