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大裁員? - 王岸然

公僕大裁員? - 王岸然

上星期四至六《明報》的社論一連三天分析財政赤字的危機。的而且確,財赤會在幾年間令到香港出現危機,筆者也同意而且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看法。畢竟方法還是很多,但《明報》社論的結論,是力主董政府要大刀闊斧的進行裁員,並指責董伯提出的「和風細雨」、「自然流失」的裁減公僕方法,是對納稅人不公平云云,這些近乎愚昧的看法,令筆者大吃一驚,很難相信這是出自號稱知識分子報紙的社論!
社會由不同單元組成,社會的財富由社會共同創造,不單是有商人就可以,說是納稅人養起了公務員,養起了教育工作者,養起了社工等說法,是一種無知的誤導;更壞的是分化了社會,在不同社群之間造成互相的敵視。
除了那幾十名掌有實權的最高級政務官員之外,大多數公僕只能終其一生在自己的小崗位上勤勤力力,謹小慎微,要他們為施政的失誤、經濟的失敗,負上責任而成為被裁的對象,試問公道何來?
公務員有冗員,是不必諱言的,但責任在那些高薪的公僕,因為他們才是令到官僚膨脹的規劃者,越高級責任越大,特首自然在首位,你以為他們會先行減薪以負上責任嗎?他們只會將責任往中下級公僕推,說是他們令到政府有財赤。
大裁公僕以減財赤,未必是政府高層的共識,但會是由商界空降部長領導人的想法。《明報》的社論,只是適當地反映了這些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