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你一個在旅遊書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澳門,甚麼地方最宜看星?」讀友傳來電郵。看星,當然最好在沒有人煙的地方;有人,就有煙,有燈,有車如流水馬如龍。路環島,人口密度最低,該是觀天勝地。
除了年前流星雨來襲的寒夜,貓陪着在陋屋陽台看上帝放煙火,記憶裏兩個難忘的星夜,都在路環。一個是三十年前的夏夜,我一個人躺在濱海的十月初五馬路石堤上納涼,小時候的天空,星子是黑布上的針眼,不能再細再密了,再密,天就要破,要溢彩流金。那夜,我看到七八顆流星,還有兩顆很奇怪,從天的一邊到另一邊,五分鐘內,在星斗的叢林裏穿梭,都有跡可尋。
這究竟是甚麼東西?謎團經年不散。「也許,你看到當時新發明的人造衞星。」有人這樣推想;我寧願相信那是火神星人的旅遊巴士。
第二個難忘的星夜,差不多已過去十年;中秋節前,我住在路環黑沙的威斯汀酒店,午夜掀簾步出鋪了大紅方磚的陽台,漫天銀光閃爍,那久違了的星子們的墟期,忽然來到了,天空,是那樣的喧囂。
那夜,女朋友回家去了,搖電話問她:「你那裏看不看得見那滿天星星?」已經忘了她的回答;我總是忘記她的說話,總是在五年後,或者十年二十年後,那些溫柔的言語,才驀地從腦海裏重新冒起來,像窗前夜海上那紅色的浮標。
「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一樣的擁擠呢?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耳畔又響起齊豫的歌,想起那台灣詩人的歌詞;當年,我們沒有聽到這首歌;那是在沒有星子的夜晚,這首歌,才在我們的生命裏奏起來的。「最宜看星」的地方,說到底,還是情人的懷裏;當你還年輕的時候,當草還綠,花還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