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大減財赤料再攀升

稅收大減財赤料再攀升

今年三月,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宣布首份預算案時,承諾至06/07年,基於兩個假設,政府可達收支平衡:一、公務員減薪百分之四點七五;二、02至06年經濟實質增長達百分之三。司長亦強調保持公共開支與GDP比例在百分之二十之內非常重要,去年這一比例達百分之二十三。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 張仁良

回顧這半年赤字狀況,政府宣布至今年八月赤字已達五百六十億,高於去年,我估計今年赤字狀況更為嚴重,理由如下。

四大理由惡化財赤
一、印花稅:財政收入中約百分之五來自樓宇買賣及股票交易的印花稅,而目前樓價持續下降,即使政府宣稱穩定樓價,房屋一手及二手市場的調整均預示了樓價的繼續下跌。
另外,股票買賣的印花稅與股市交易狀況相關。今年香港股市的表現讓人失望,恒生指數跌破九千水平,日成交量僅四十億,使政府的印花稅收入低於預期。
二、賭稅:從九七年賭業開始下滑,這或因香港經濟的衰退及非法賭場,尤其是網上賭博的衝擊。澳門賽馬會競爭日趨激烈,本港賽事可能會進一步受挫,導致此項收入持續減少。
三、賣地:由於近期樓市難以恢復生機,我們不應再對此寄予厚望。
四、直接稅項:兩項主要的直接稅為薪俸稅及利得稅,佔政府稅收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由於稅基狹窄,僅三分之一的人士需繳付薪俸稅。利得稅的負荷更是集中到少數主要的上市公司。
再看政府支出。由於經濟下滑,市民需要更多福利及資助,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保健等支出勢必難以再減。如果每年有六百億赤字,我們三千多億的儲備五年內便會枯竭。另外,由於經濟低迷,開徵新稅、調高稅率及改變目前稅收體系均不現實。政府應表明削減支出的決心,下調明年的公務員薪酬可以是一條出路。
長期財政赤字將會導致何種後果?在儲備被耗盡前,國際信用評估機構必將降低對香港的信用等級評分,最終導致私人及公共機構貸款成本的增加,令下滑的經濟雪上加霜;最令人害怕的情況就是當政府儲備日漸減少的同時,人們對聯繫滙率可能會愈來愈不信任,引起投機港元的活動,引致金融市場不穩。香港的好處是沒有外債,但年年財赤,而政府對赤字問題又顯得束手無策,投資者對本地貨幣的信心肯定減低。最後一點是外國投資者對港府理財的看法,在九七以前,港府財政十分穩健、量入為出,這幾年會不會令外國投資者對特區政府的理財手法有質疑,從而改變對港投資策略?

樓市的穩定當然有助香港經濟,政府可以做甚麼和應該講甚麼?政府可以通過土地供應量去調節樓宇供應量,但今年賣地的次數和收入已明顯減少,再加上地產商不停減價和加推優惠去推銷新樓盤,看來,他們真的不看好樓市,這情況下,政府可以做的只有控制居屋和公屋的供給。穩定經濟一向是政府的政策,用不用高調地說多一遍,應不應支持樓價和怎樣支持實屬見仁見智。我認為樓市的復甦是基於經濟的好轉,市民對經濟的信心恢復,從而消費及買樓,單靠政府支持樓價的政策,用處不大,還可能影響市民對政府的管治信心。希望政府可以吸收過去五年樓市的經驗,多做事和少說話!

可從人口政策入手
如果未來幾年經濟好轉,政府稅收大增,赤字問題會迎刃而解。但外國,尤其是美國經濟不大看好,而香港的內部經濟又看不到有大起色,若想經濟穩步增長,我們便要靠人才和錢財,希望政府從人口政策入手,推出對香港經濟發展有幫助的移民政策,包括投資移民和吸引多一些高教育水平人才的政策。
如果政府對公共開支的收縮下不了決心,對公務員的薪俸改革又做不到的話,我們的財赤問題,便只能「望天打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