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立此存照 - 李怡

李怡專欄:立此存照 - 李怡

上星期四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筆者看直播時發現,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訊息,似乎翌日香港各報都忽略了。這訊息出現在董建華回答劉千石議員跟進的問題時。這之前,董曾說,政府會根據市民的共識,去考慮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問題。劉的跟進問題是:政府通過甚麼方式去理解社會對二十三條立法的共識。董的回答說,諮詢期剛開始,不想在現階段作任何結論,但希望市民多發表意見。接着,他含糊地說,社會有許多民意調查。
儘管不是很清楚地表白,但含意已顯露,就是政府對市民的共識,會透過民意調查去理解。
筆者希望電視台重播這段談話,各報也記錄下來,立此存照,作為檢驗特首未來是不是說話算話。
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剛發表時,《東方日報》作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六十的市民認為這次立法會影響香港的言論自由,認為不會影響的佔百分之二十四;百分之六十四的市民,認為警方在調查顛覆等罪行時,新增調查權力是「不適當」的。即使有這個初步調查,董伯在國慶酒會時仍表示,「社會各界對二十三條立法的諮詢文件反映良好及支持」。
隨後,輿論、法律界、學者對諮詢文件的批評意見更紛至沓來,大概除了幾份銷量極小的中方喉舌報,及人大、政協等親中人士之外,對諮詢文件持正面意見的人士並不多見。但即使出現這種狀態,上周四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董建華仍表示相信香港市民是支持並接受立法的。不過,他不肯評估諮詢文件的結果如何,只說會根據市民的共識。於是,帶出劉千石跟進的問題。

如果董伯在立法會說的話算數,那麼是否為二十三條立法,如何立法,就要在民意調查中了解市民的多數意願了。
為求公正,有關民意調查,不能透過官方機構比如民政事務局去進行。中大與港大各有一個頗具公信力的民調中心,它們應可當此重任。政府也可以委託具國際公信力的蓋洛普調查公司去進行。有關問卷,應公開與公正,不能帶有誤導成份。
對於影響全體市民權益的立法,當然最好就是通過公民投票去確認。但諒特區政府決不敢這麼做。現特首說了民意調查可反映社會的共識,那麼這也是一種途徑。倘公正的民調顯示大多數市民接受並支持諮詢文件,那麼立法通過對社會的衝擊就會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