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航空業來說,明日(15日)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因為美國國會將決定是否同意由ICAO(國際民航協會)組成一家非牟利的保險公司,為航空公司承擔不超過15億美元的戰爭風險,超額則由各國政府承擔,如果成事,全球航空公司每年保險費支出,可由60億美元回復至約10億美元的正常狀態。
現時在港上市的國泰航空(293)及中航興業(1110)屬下的港龍航空,雖然受到恐怖襲擊的機會較微,但也要承擔巨額的戰爭風險保費,兩家航空H股東方航空(670)及南方航空(1055)則因為有民航總局包底承保,保費支出沒有激增。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吉爾萬尼.比西格尼(GiovanniBisignani)日前在港接受訪問時指出,繼2001年全球航空公司虧損120億美元後,該會預期今年全行業的虧損仍達50億美元,要到2003年才有機會轉虧為盈。
他說,能否扭虧其中一個關鍵,是保費支出能否大幅減低。現時有各國政府參與的ICAO已提出建議,成立一家非牟利的保險公司,承保戰爭風險,但索賠上限定為15億美元,超額則要由各國政府承擔。如果建議被採納,航空公司可以照以往做法向保險公司投保,支付正常的保險費用,毋須承擔戰爭風險保費。
自去年911事件發生後,航空業保費激增,由以往每年約10億美元增至60億美元,令許多航空公司經營困難,紛紛要裁員解困,部份更已結業,令去年共有20萬名航空業從業員失業。
現時IATA首要工作說服美國國會,因為美國佔ICAO約20%的投票權,其次要說服佔13至14%投票權的日本,比西格尼有信心說服美日兩國,但就說成立非牟利保險公司的準備工作很多,未必能趕及今年內完成。
比西格尼又指出,在全球航空業不景氣中,亞洲市場一枝獨秀,特別是中國的增長更是喜人,他預期2003年全球運量會有6%的增長,至2006年每年平均則有4%的增長,但預期中國今年至2006年,每年平均增長達9.5%。
他說,中國還有一項減低成本的優勢,就是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日增,現時機票的派送佔航空公司的成本約10至15%,中國可以透過互聯網減低派送成本,加上中國其他各項成本已較其他國家低約25%,將令中國的航空業盈利能力更強。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