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窩輪投資者感到困擾的情況,莫過於正股與窩輪的走勢背道而馳(當中原因,筆者曾在本欄解釋)。
最近市場間中會出現一些怪現象,就是正股沒有轉價,買賣兩面的數量都十分龐大,某些相關股證價格卻會自動上下波動。雖然為數不多,但在這低波幅的市況下,自然吸引到許多投資者的注意,認為可作即市炒賣。有些情況,連筆者也不明所以。到底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投資者又應否作投機性買入?
眾所周知,窩輪是一種十分普及的衍生產品,顧名思義,它是由相關資產如股票衍生而來的,其價值取決於6個不同的定價因素,其中以正股股價及引伸波幅較為重要。理論上,假設一切客觀因素不變,窩輪價值的轉變只會受時間值流逝所影響。
股證價格異常地自上自落,最有機會發生於一些街貨量很高的股證上。自新例實施以來,發行商有責任為其發行的股證提供足夠的流通量。所謂流通量,是指投資者可隨時在市場自由買賣。在股證推出初期,信譽良好的發行商是會為股證提供較窄的買賣差價、足夠的買賣數量、及持續的報價,讓投資者能在公平合理的情況下買賣。隨着銷售量增加,該股證很快便形成一個自然流通市場──有足夠的買家賣家參與,成交激增。此時,發行商便可以退下來,只擔任市場調節者的角色。
倘若市場供求失衡,股證價格及相關的引伸波幅便有可能在即市急速轉變。因此,即使正股價格不變,龐大的購買力或沽壓均可能推動股證價格。這情況並不常見,但投資者買入街貨量高的股證,就得格外小心,因為其價格走勢有機會跟正股股價脫鈎。舉個例子,由於種種不利因素,市場對銀行股的短期走勢看淡,即使正股有小型反彈,投資者普遍會以此機會沽出股證套利,當中亦可能以街貨量高的股證沽壓最大。當市場氣氛轉淡,投資者爭相沽出手持股證,甚至可能出現正股上升而股證下跌的現象。
另一可能情況是,發行商認為股證價格已偏離實際價值,需要作出即市調整。例如,發行商在推出新股證初期,希望在市場引起較大迴響,便可能透過短期減價(降低引伸波幅)促銷,寧可減低利潤,將更多股證推出市面。這種市場策略很多時候非常吸引,因為投資者真正可以買到「平貨」。即使該等股證成交較遜,只要發行商信譽良好,報價能經常維持合理水平,亦不妨考慮投資其中。然而,當市場已完全成熟,交投活躍,發行商便不能以一己之力去調節大市。
以上只是筆者的經驗之談,當然可能還有一些連筆者也無從解釋的原因。坦白說,遇上股證價格自上自落,投資者最好不要盲目追入,因為世上是不會有免費午餐。股證表現異常,正好表示其走勢可能”無”迹可尋,涉及很大的投資風險,並非一般散戶投資者所能承受的。其次,投資者可向有關發行商查詢,嘗試找出箇中原因。至於有關發行商的聯絡電話,大可從股票機上查看。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