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和科技大學「聯婚」的目的,是為建立世界一流大學,但學者指出,現時世界一流大學中,沒有一間是由大學合併而成;合併情況較多出現於規模較小的大學,為了增加經濟效益而合併;近年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出現的大學合併潮,各有因由,香港不可相提並論。 記者:譚秀嫺
科大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馬嶽指出,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合併而成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能夠成為新加坡第一及提升國際地位,未必是因合併,可能是因政府在其合併後,投放大量資源,以及新加坡國民質素的提高。
他表示,記憶所及,外國甚少把已建立好的大學互相合併,合併多發生於規模較小的書院;目前世界一流甚至二流大學中,記憶中沒有一間是由合併而成的。
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日前倡議效法加州大學、巴黎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等,在同一個校名下有多間大學的系統,思亞國際教育中心主任鄭永忠博士指出,上述大學其實不是合併組成,而是由一間大學逐漸發展出來的,有別於香港擬把不同大學歸一。鄭永忠舉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之所以著名,與該校所屬的加州大學系統並無關係。
近年中國大陸屢有大學合併,主要由政府主導,目標要把全國六百多所高等院校合併為二百五十所;浙江大學在九八年由四間大學合併後,在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升至第三位。馬嶽指出,國內大學排名,受學生及資源數目影響,合併後地位提升幾乎是必然,問題是合併後能否成為世界一流;至於台灣,大學多逾百間,可能收生不足致被迫整合。
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大學合併,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顯得審慎,認為為時尚早,暫難評價其成效。世界一流大學如普林斯頓、哈佛、耶魯、史丹福、麻省理工等,皆為私立大學,學生人數由數千至一萬多不等;朱經武指,該等私立大學都有龐大的基金捐獻支持,與公立大學不同。另外,由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進行調查顯示,相對於中大學生,科大學生較抗拒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