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吃二手飯 激發憐憫之心<br>食肆老闆日捐100個飯盒

有人吃二手飯 激發憐憫之心
食肆老闆日捐100個飯盒

【本報訊】在失業及破產人數節節上升當兒,要雪中送炭談何容易!不過,在經歷過人生及事業起跌的李志勝而言,能在失敗中再站起來,成功創業,足教落難落泊者感受殊深;一個失意老闆吃二手飯的故事,更叫他決定每日義派一百個飯盒,希望能一助有需要人士。 記者:黎國強、謝明明、蔡建豪

擁有兩間潮式滷水食品飯店的李志勝,昔日做生意每月數十萬元的交易,今天雖然只守着兩家店子,但已教許多人羨慕不已。李志勝回首前塵,金融風暴後一度輸得一無所有,他承認「𠵱家樣樣都要講吓時運,時運未到,講都冇用」!

痛定思痛 經營食店
「我九二年喺潮州嚟香港,潮陽有間廠製造胸圍內衣,喺香港炒股票,最高峯時炒孖展,每月帳面及佣金成幾億元上落。」回想往昔風光,李志勝百般滋味在心頭,「我九七年都輸晒副身家。」金融風暴不但完結了他的浮華夢,他的工廠也要變賣套取現金。
變賣家財後,李志勝尚幸仍有約百多萬元資金,痛定思痛,在九八年時於西環重操以往家族生意,經營街坊生意的潮式食品店。怎料,這些價值二十元一個的滷味飯盒,每天可賣上二、三百盒;那些滷水雞、鵝、鴨又賣上二、三百隻,店子不但吸引名人光顧,去年更於紅磡開設分店。
身兼西環盂蘭盛會理事的他,前陣子盂蘭節看到一個個老人家跑到西環等候派米的苦況,使他深感同情,「朝早三、四點已經排隊,包米只係值二十蚊,啲人山長水遠、由朝到晚先輪到價值二十蚊嘅一包米。」

未忘教訓 助人度困
最近又看到本報一段「失意老闆吃別人吃剩的飯」的報道,「睇到報紙見到啲人斯斯文文都要去食二手飯,好可憐!」想起自己經歷及親身目睹的種種,叫他作了一個決定,「希望捐啲飯盒出嚟幫有需要嘅人。」
然而,成功跳出「窮途末路」的李志勝,未敢忘記教訓,而且對人生有更深體會,「𠵱家咁嘅社會環境,好多人有些少積蓄喺手,但冇嘢做,又攞唔到綜援,好似乞兒咁,其實好需要幫忙。」
他希望今天開始在兩間店共義派一百個飯盒,可特別幫助失業、無家可歸及未能領取綜援人士。「希望大家唔好貪心,唔好係咪都嚟囉,等真正有需要嘅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