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居屋愛蝶灣入伙僅一年多,頂層約六、七個單位同樣面對天花漏水的問題,有建築測量界人士估計是樓宇天台地面的防漏層施工欠妥所致,公屋聯會促請房署加緊調查。
《蘋果》讀者鄭先生投訴說:「入伙年幾已經開始滲水,未夠年半就滲到天花板都裂埋!承建商又遲遲唔處理,重唔止我呢一間係咁,都唔知點解新樓都會咁兒戲嘅!」
鄭先生今年八月發現天花開始滲水,其後更是一滴一滴掉下來,他隨即向管理處反映,雖然數天後有人登門觀察漏水位置,此後即無下文。
由於滴水位剛好在他女兒房間睡床對上位置,以致其女兒根本不能入房睡覺。「水迹範圍愈來愈大,啲水滴到要用三個盆裝住!」鄭先生說,事情不可再拖,他只有不斷向管理公司及房屋署反映。
鄭先生續稱,每當太陽猛烈時,滴水情況便會出現,太陽下山後,漏水又隨之消失。他指房屋署疏於監管樓宇質素,屋邨管理公司及承建商又沒有妥善處理居民投訴。
房屋署發言人承認,該屋苑的保養期為五年,故發展商已與承建商聯絡,並已安排人員到其單位填補牆身的裂縫,待修補的位置乾透後,再安排人員進行加補漆油工序;相信整個工程完成後,漏水情況應該不會再發生。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居民應立即向房屋署反映,因鄭先生所指的「好天便會漏水」的情況較罕見;這屋苑樓齡只有一年多,應該不會是日久失修,有可能是手工稍為偏差造成。房屋署應加緊調查,他擔心是因建築上有潛在的施工問題所致,若只於單位內作修補,恐怕未必能徹底改善。
(○九二六二八)
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劉炳章根據鄭先生所述的情況,估計是其樓宇的天面(天台地面)防漏層做得不好,可能是出於手工、亦可能是材料方面。他指出,一般天面於鋪完石屎後,會再加以壓力,以免內裏藏了空氣而影響其密度;而待石屎層乾透後,便會再加瀝青膠,最後再鋪磚或瓦等以作保護。若於以上程序稍有差池,水份或空氣便會積藏於石屎層內,而那些水份及氣體於受熱後便會膨脹、從而滲漏出來。另外,若天面石屎的斜度做得不好,亦會引致水份積聚,並會滲漏。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