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董建華先生大概以為他提高聲線、加重語氣,就表示說話有道理,就表示真理在我手;董先生大概更認為,拒絕承認市民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憂慮就意味憂慮不存在,就意味政府的建議沒有損害市民的人權、自由。
可這不僅是錯的,而且錯的厲害。市民對政府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不僅感到憂慮,而且憂慮愈來愈深,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政府只想盡快通過立法建議,只想盡快把顛覆、分裂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等政治氣味極濃的概念變為法律,卻對社會各界包括法律界要求更仔細諮詢拒不接受。像這樣一意孤行、不重視市民意見的做法,怎不令市民的憂慮愈積愈深呢?
事實上正有愈來愈多不同的團體、愈來愈多法律界人士對政府提出的建議表示憂慮以至質疑。例如昨天在屯門孫中山先生故居舉行的雙十節慶祝活動,主辦的團體及參與者就憂慮有關的活動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後會受到干擾、打壓以至禁止,特別當兩岸關係變得緊張的時候,類似的活動更容易觸動政府的神經線,令政府採用新法例的權力干擾或限制紀念雙十節的活動。政府官員雖然說看不到有甚麼理由禁止雙十節慶祝活動,但官員的說話絕不是甚麼保證,當政治氣候改變時,他們的口風轉得比誰都快,到時原來說「慶祝無罪」的官員便可能轉過來說「鎮壓有理」。這樣的前景怎不令市民憂慮呢?
至於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主教的顧慮同樣是不能輕視的。根據政府的建議,只要中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取締某些團體,特區政府根據二十三條的立法也將要取締跟這些團體有關連的本地組織;換言之,若果內地的地下天主教會有朝一日因國內政治氣候逆轉而被打成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跟它有大量聯繫的本地天主教會很可能面對被取締的命運。面對這樣的前景,陳日君主教能不感到憂慮嗎?其他跟內地不同組織有聯繫的本地團體能不感到擔憂嗎?
只可惜董先生對這些憂慮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是一心想盡快完成立法、盡快完成他的「使命」,甚至眼不眨、臉不紅的說回歸以來港人的自由及人權有增無減。這樣指鹿為馬、自欺欺人的態度怎不讓市民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的壞影響更提心吊膽、更惶惶不可終日呢?
(圖)董建華大概認為,拒絕承認市民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憂慮就意味憂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