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細價股事件後,政府委任3人專家小組,檢討證券及期 貨市場規管架構運作,並已於本月5日舉行第一次會議。該小組主席甘雅隆昨日會見記者時稱,由於立法會早前審議證券及期貨條例時,再次對三層監管架構予以確定,該會認為不宜因細價股個別事件而徹底改變此三層架構,並強調其檢討範圍,只是就三層架構在新上市及公司上市後持續監管的角色、職能、溝通渠道與方式撰寫建議報告。
小組成員錢果豐表示,由昨天起至下月20日,小組將會「洗耳恭聽」,先聽取各方意見。
在此之前,對任何問題包括港交所的上市審批及監管權是否應交回證監會皆不會有結論。
甘雅隆說,小組除聽取公眾意見及與相關機構、團體及上市公司會晤,還會考慮本地和全球市場實際情況,參考世界各地在規管證券及期貨市場方面的趨勢,以考慮本港市場應否仿效其他市場的做法。
任何人士可在6個月檢討期內,透過一個由公務員組成的全職秘書處,與小組成員聯絡。
目前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職能及成員重組仍在進行中,但他不贊成小組介入該委員會的重組,倘公眾的回應意見超出小組檢討範圍,如對三層架構重組提出建議,而小組又認為意見書提出的問題十分重要,將會把這些問題轉交政府當局日後再作考慮。
小組預料每月會在港舉行工作會議。甘氏說,小組的檢討範圍雖然較窄,但這正是細價股報告建議的檢討範圍,即集中檢討本港上市事宜及上市公司管治水平問題。他預期檢討工作仍需時約半年才可大功告成,惟不排除明年3月底前向財政司司長提交報告。
被問及對細價股事件的看法時,甘雅隆認為不宜再作評論,因此事已告一段落,大家應向前看。
錢果豐則表示,全球證券市場都有三層監管架構,以及發生小股東利益遭企業或大股東侵蝕事件,問題是如何在此大框架內進行改善,為投資者提供最好的保護及將三層架構發揮到最好,故任何與新上市及上市後持續監管的問題,小組都會觸及,最終的目標是促進及提升香港公司管治水平,以及維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因此,錢果豐說:「小組工作雖然唔係為三層架構動大手術,但建議亦不會流於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