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牛皮靠穩,恒指全日收市僅下跌0.06點,成交則下跌至只有45億,反映投資者在現水平欠缺方向,雖然壞消息已逐漸被投資者所淡化,但在欠缺好消息的刺激下,大市在9000點前,明顯有一定阻力。雖然大市欠缺方向,但民企股昨日繼續被拋售,成了市場的焦點所在。
民企股在過去年多一度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但隨着不少負面消息接踵而來後,投資者對於民企股的投資意欲亦隨之減少,尤其是歐亞農業(932)事件傳出後,投資者對民企股的戒心從而增加。其實市場的民企股是否全都不值得投資呢?當然投資分析不應該一概而論,市場上的民企股有一些質素其實相當不錯,但歐亞今次的事件,可留給投資者作為一個反面教材。
無可否認,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及吸納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民企股的質素亦應該小心重視。其實今次歐亞事件,除了一眾散戶蒙受損失外,不少外資基金亦是受害者,還記得年初不少基金公司發表研究報告,對歐亞作出非常正面的評價,目標價一度高達4元。當然我們不應對基金公司的研究報告作出質疑,因為他們必定有理據,但為何在經他們細心分析後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這便和民企股存在先天性問題有關。
今次歐亞事件,市場傳聞是由於中國證監查核歐亞的帳目而被揭發,並於上月29日致函香港證監知會歐亞涉嫌巨額造假帳行為,因此歐亞再次被勒令停牌,至今仍然是復牌無期。其實,在今年初時我已質疑歐亞斥資收購內地的溫室設施及辦公大樓,涉及金額接近2億元人民幣,當中的價值究竟何在?當時不少行內朋友皆對歐亞的該項收購感到懷疑,但由於資料性的限制,加上當時歐亞未有給予市場太多資料,故就算有懷疑,市場亦未有太多聲音對歐亞作出質詢。由市場因欠缺資料,難以對歐亞作出評估到中國證監向香港證監提供資料,才發現歐亞涉嫌造假帳,這些事件都正正反映出本地市場對民企的了解着實不足,確有檢討的必要。
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雖然涉及的監管工作及責任應在香港證監身上,但由於中國證監對內地企業的了解較深,故兩地證監如能加強溝通,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後產生問題的機會亦會較少。另外,民企如有任何公布、集資行動或作出收購行動時,能得到內地一些認可機構的確認,相信問題出現的機會率可隨之減少,當局實在應該小心考慮這些建議,從而令投資者重拾投資民企的信心,這才有助提高本地金融業市場的競爭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