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科大的政治婚姻太浮躁

中大科大的政治婚姻太浮躁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

董建華力主的新精英主義又抬出了新的舉措,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在爭議極大的宋達能高等教育報告書的基礎上,走出了更激進的一步,要推動中大和科大合併,建立所謂超級精英大學,不但超越北大清華,更要超英趕美,成為世界第一流大學。
社會輿論只是關心究竟中大科大的合併是情投意合的「自由戀愛」,還是「盲婚啞嫁」;李國章有沒有犯上干預大學自主權的大忌。當然,政府干預大學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假如中大科大都是情投意合地合併,那就不成問題嗎?
所以,我們必須搞清楚中大科大合併是在甚麼政策背景中產生的,對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意味着甚麼,對香港市民取得高等教育機會將產生甚麼影響?

以提供資助引誘合併
究竟合併對提高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水平產生甚麼好處,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大爭議。假如大學合併真是世界潮流的話,為甚麼那些香港政府和大學高層不斷提出超英趕美的競爭對手,哈佛、麻省理工、柏克萊、加州理工不合併?相反,很多教育研究不斷批評研究和教學的官僚化管理和大規模生產,扼殺研究的創意和教學的質素。當然,政府和某些大學高層會提出反駁,援引中國內地大學的合併潮流來證明合併乃大勢所趨。
事實上,內地大學的合併風(瘋)更反映國家高等教育資助政策作為指揮棒的厲害,和中央領導為了建立所謂世界一流大學的浮躁,比特區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急進。
和國內一樣,大學合併不是為了甚麼學術和教育的理由,只是回應高等教育資助政策設定的遊戲規則的策略,那就好像計劃經濟體系刺激國企升級的遊戲一樣,只要大學的教師和學生人數達到一定的規模,政府就提供更多撥款。李國章推動的中大科大合併,同樣以提供更多資助為餌,承諾把合併以後的大學升格為超級大學的地位,引誘它們合併。

所以,中大科大合併不但是兩者的「自由戀愛」問題,而是政府企圖撮合的「政治婚姻」,拉攏他們,分化大學之間的合作,提早推動尚未達成社會共識的高等教育改革。
本應以宋達能報告書為基礎的高等教育檢討尚未開展,各大學還憧憬在二○○五的研究評審「搏殺一番」,爭取成為研究型大學,把其他大學貶成實用型、教學型大學的時候,李國章部長已秘密地撮合中大科大的超級精英大學,開始告誡其他大學快點定位,不要作非份之想。
同時,在政府大力宣傳削減高等教育經費,拒絕資助非本科學位課程的時候,李國章卻利用特別的撥款來利誘中大科大合併。當社會輿論正在批評停止資助非本科學位課程,將嚴重剝奪市民的教育機會權利,製造更大的社會不平等時;原來削減的高等教育經費是用來發展超級精英大學的。在這個政策背景下的中大科大合併,不光是兩所院校師生自己考慮的問題,而是香港社會應考慮讓更多市民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還是盲目相信建立世界第一流大學的浮躁舉動。

勿盲目相信精英地位
中大科大合併不是「盲婚啞嫁」的問題,而是新精英主義的指揮棒考慮結合的「政治婚姻」,建立壟斷的精英大學地位,是建立在剝奪其他大學發展的資源,和剝奪市民的高等教育機會的基礎上的舉措,是實現董建華新班子的新精英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步棋。
所以,中大科大的師生不應光考慮獲得壟斷精英大學的地位和利益,而被政府收買。他們應該拋開私利,和廣大的香港市民一起反思新精英主義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政府認真和公開的開展高等教育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