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政府介入碼頭工潮,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表示,已聯絡貨櫃碼頭及有關單位,作出協調應變措施,以應付一旦碼頭重開驟增的貨櫃運輸量。另外,經濟學者預期,美國工潮令香港明年的經濟較今年差,貿發局更預期會因而損失100億元的轉口貨值。商界也擔心工潮若持續,會爆發中小企倒閉潮。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指出,今次工潮適值出入口旺季,若工潮持續一個月,估計本港會有三千間中小企公司因而倒閉,屆時可能會有許多人失業,他促請政府為商戶提供十萬至幾百萬元的貸款,以解他們燃眉之急。
香港食品委員會副主席李廣林表示,蘋果及橙等主要生果一直有一個月貯存量,所以生果暫不會短缺,而且其他地區包括內地、澳洲等都有生果輸往香港,貨源充足。不過,若工潮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則本港生果將有加價的壓力。
葉澍堃昨日表示,本港貨櫃碼頭的運作大致正常,但相信若美國港口重開,貨櫃車司機會爭相把積存的輸美貨物運至碼頭,以爭取早日上船,屆時會有些少混亂,因此需要在交通、儲存貨物各方面作出協調,政府過去數天已跟有關方面聯絡,制訂應變計劃。
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則估計,連日的罷工行動,令本港損失100億元的轉口貨值,即使美國港口再次重開,也需時處理積壓的貨櫃,本港廠家未必有足夠的貨櫃或貨櫃船把貨物輸美,屆時將要繳付附加費用,增加成本。
另外,擁有數千名中小企客戶的大新銀行,其董事總經理黃漢興表示,至今未有中小企客戶,因美國西岸工潮引致資金周轉困難,要求該銀行貸款。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梁兆基昨日預期,本港在美國西岸工潮的損失暫時尚算輕微,約為1億至2億元,因為香港出口商早已準備以其他方法,如空運,應付是次工潮,但工潮若持續超過一個月,香港的外貿將受影響。
梁兆基表示,暫未因工潮而調低香港今年本地生產總值預測,但對本港前景未感樂觀,並預期明年經濟比今年差,今年本地經濟增長料為2%,估計明年為1.6%。
他解釋,本地消費持續疲弱,而美國有機會打仗,屆時美國可能會減息刺激經濟,然而息率已處低位,減息的刺激作用有限,因此美國明年經濟向下的風險大增,導致明年本港外貿前景也欠佳,「明年本港經濟將較今年更艱苦。」
對於政府龐大的財赤,梁氏建議削減公務員人工20%及社會福利開支10%至15%,以減少政府開支,政府也可考慮延遲發展大型基建。他說,雖然基建設施對長遠發展有利,「但也要睇住荷包花錢!」而且本港的基建材料逾90%是進口,連勞工也是來自巴基斯坦等外勞,本港經濟難即時受惠。
開源方面,他認為明年政府很有可能增加利得稅和薪俸稅,雖然香港以低稅率吸引外商,加稅會降低吸引力,「但家貧沒有辦法!」。至於開徵銷售稅,他認為並不可行,因為本地消費疲弱,銷售稅只會令本土經濟崩潰,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他又不看好政府托高樓市的成效,認為干預市場只會延遲調整期。
標準普爾亞洲區主權評級部主管TakahiraOgawa則指出,至今維持對本港前景穩定的展望,以目前本港狀況,未來2至3年內的評級可望維持不變,但港府必須解決財赤問題。惠譽亞洲金融機構聯席董事ArthurLau也認同,港府必須對付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