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外科部繼去年與深切治療部鬧出不和,一年來兩個部門爭拗仍然持續,最近終由該院行政總監周一嶽決定,日後將按病人的病情決定由哪部門負責,並擴大由外科部管理的加護病床數目;有職員不滿擴大加護病床後必須抽調其他病房的護士,變相影響其他病人。 記者:梁洵瑜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該院管理層應該避免院內人事問題影響病人,並擔心會否因為人事不和,而令有需要接受深切治療的病人,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所以要求該院要有足夠的監察。
該院有職員對此不滿,指外科部與外科深切治療部C4病房的高級醫生,仍就病人的治療問題出現爭拗,最近終由行政總監周一嶽與相關人士開會討論,決定日後改以病人病情來決定由哪個部門負責,若外科病人的病情轉變為持續心肺等問題,則由深切治療部醫生負責。
此外,該院並計劃把現時E5病房改為外科部加護病房,把病房內原有十二張加護病床增至十八張,而原來八張食道科的病床轉往其他外科病房。該院外科部教授盧寵茂解釋,擴大加護病房主要因為愈來愈多重危病人,在手術前後均需特別護理,並非因為人事不和而作出有關調動。
他又強調,加護病房可更集中資源照顧重病病人,但仍要從其他外科病房每間抽調一名護士,接受深切治療培訓,但由於重病病人集中在該病房處理,相對其他病房的重病病人數目應該減少,所以抽調其他病房的護理人手不會造成影響。
他解釋,近年肝移植病人數目大幅增加外,肝衰竭病人數目也不少,加上該院已把輕微手術如小腸氣等轉到其他醫院進行,藉以集中處理較嚴重的手術,導致手術後護理需求大增。
但他承認,去年外科部與深切治療部就誰對病人負責問題引致爭論後,今年雙方關係已改善,但在治療上與部份醫生仍有爭拗,然而這是無可避免,即使在其他部門也會發生。他一再重申,院方堅守以病人為前提安排適當治療。
瑪麗醫院否認事件涉人事不和,主要因為外科部病人增加,才決定增加加護病床數目,而該院現時內科及外科兩間深切治療病房共有二十張病床,另腦外科、心臟科及腎科等也設有加護病房,一般深切治療病房的護理人員與病人比例為一對一,而加護病房基本上是一名護士照顧兩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