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細路爭寵從懷孕開始

避免細路爭寵從懷孕開始

Danny只有歲半的時候,弟弟Joe便呱呱落地了,做大哥的初時以為BB是家中的「過客」,但眼見弟弟住上一段時間還未離開,繼而爭玩具、打細佬的行為便成為家常便飯!以為一個嬌,兩個妙?原來才是呱呱嘈的開始。

記者:周麗懿 
攝影:楊錦文

懷孕篇:
唔知自己做哥哥
Mona在懷着Joe的時候,已經告訴只有歲半的Danny肚裏面有一個BB。當Mona抱着Joe回家的第一、二日,Danny表現得興奮莫名,其後見他沒有離開迹象,妒忌心便開始爆發了,「Danny會用手抓佢,打佢個肚,見到咁嘅情況,我第一時間叫Danny停手,佢竟然大喊,之後我就同佢講,Joe係你細佬,你唔可以傷害佢㗎。」Mona說。

專家教路:參與迎接新成員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高級講師葉嚴仁敏表示,父母最好在懷孕時便灌輸弟妹的概念,可以讓他參與迎接的過程,如幫BB選購嬰兒用品。就以上例子,Mona在叫Danny停手的時候,儘管並沒有大聲責罵,但小朋友已經覺得媽咪偏幫細佬,父母可以說話和行動表示,就算有細佬妹的出現,都不會減少對他的愛,例如以前每晚都會講十分鐘故事的,便應盡量保持與他獨處的時間及活動。

生活篇:
三弟出世Joe又妒忌
4個月前,三弟Leon出世後,Joe榮升了哥哥,但Joe的情況就如Danny剛做哥哥一樣,「Leon出世後,Danny好開心,覺得Leon係佢嘅細佬,會好保護佢,但Joe有時就會去揑同打Leon。」

專家教路:指出甚麼可做和甚麼不可做
在管教的過程裏,要教曉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例如Joe打Leon,可以第一時間捉住Joe隻手,先停止他的行為,然後重複一次Joe剛做的行為,解釋給他知道這樣做會傷害到BB,讓他自己感受,效果可能比施小懲罰更好。

爭執篇:
事無大小爭一餐
隨着Joe慢慢長大,兩兄弟爭嘢玩便經常發生,最經典一次,莫過於Joe一歲的生日會上爭吹蠟燭,「之前我哋同Danny一齊去買蛋糕蠟燭,佢都知道係買畀Joe嘅,點知到唱生日歌嗰陣,佢唔肯唱,重發晒癲,之後問佢咩事,佢就話覺得自己都識得吹蠟燭,應該係佢做,唔係Joe做,跟住惟有點番蠟燭畀佢吹多次。」

專家教路:明白子女背後的訊息
葉嚴仁敏說,父母一定要留意子女行為背後的訊息,點解Danny會喊呢?可能他覺得自己不是主角,失去父母的關注,感到不開心,父母不妨讓他喊,待他的情緒平復,鼓勵他說出有甚麼不開心,然後跟他解釋每人都會生日,下次你生日亦會舉行生日會。

面對仔女Dos&Don'ts
Dos
1.爭寵很正常:爭寵是正常現象,父母宜根據子女的個性去妥善加以處理。
2.持平解爭執:見到子女爭執,鼓勵他們說出來,聽他們字裏行間的意思,自己盡量要保持冷靜。
3.保留親子時間:要對大孩子表明仍然很愛他,以往經常帶去公園玩,便要盡量保持這些親子活動。

Don'ts
1.忌公開比較:不要將兄弟姊妹比較,例如「你睇哥哥讀書幾叻?點解你讀極都唔識?」之類的說話。
2.勿表現偏愛:父母要好好檢討自己對子女有沒有偏愛,例如覺得某個子女「好腳頭」,而表現親暱。
3.保留私有物:對於大孩子的私人物品,不要理所當然的傳給細佬妹,令他感到自己的東西被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