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 唐英年 馬時亨 信託管理資產<br>高官申報利益借家族過橋

特首 唐英年 馬時亨 信託管理資產
高官申報利益借家族過橋

【本報訊】高官問責制推行超過三個月,但官員利益申報制度仍備受質疑。據資料顯示,目前本港對高官利益申報遠比英、美兩國寬鬆,尤其是港府容許高官透過家族信託基金管理股票和其他資產,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更委託父親管理其擁有的公司股權,令人擔心官員面對利益衝突時,會有瓜田李下的情況。
根據政府公布的官員利益申報,特首董建華、唐英年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均有透過家族信託基金(FamilyTrust),管理部份股份和物業。

英美限制嚴格
但立法會秘書處昨日向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提交研究顯示,相對英國和美國對官員管理資產的信託基金有嚴格限制,要求受託人必須為獨立的第三者,但本港的主要官員問責守則卻沒有為「全權信託」(BlindTrust)作出清晰定義。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英、美的做法尚可令人覺得官員對其家族生意投資不聞不問,但香港高官將資產交給家人管理,則很難令人相信沒有利益衝突。他以唐英年處理紡織品配額政策為例說:「家族信託係咪真係可以不聞不問?夜半無人私語時,你(與父親)講過乜嘢冇人知!」前綫議員劉慧卿也指特首將其名下的東方海外股份交付董氏信託基金持有,有利益衝突嫌疑。
但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則為唐英年辯護說:「我唔係好信佢夠膽半夜兩三點,打電話畀爸爸叫同佢做乜做物!」他認為無論是哪一種信託都沒有分別,因為官員離任後都可以取回。

債務毋須申報
另外,民主黨議員何俊仁批評政府沒有要求官員申報債務,是「風光資產講得,負債就係私隱」,令人擔心官員會否資不抵債,由債務牽着鼻子走。該黨議員陳偉業也質疑,當警員可因債務被「炒魷」,高官為何可以不用申報。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則認為,政府必須在市民知情權和官員私隱中取得平衡。他又透露,政府將在一周內公開問責官員所擁物業的地點和用途,以及特首批准個別官員出任公司董事的證明文件。
至於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和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分別身兼六間和五間公司的董事,林瑞麟強調他們都得到特首批准,並重申在可能出現利益衝突的時候,行會成員並不會獲發文件和需要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