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輾轉向下,拖累了全球股市,香港股市也創出六年來新低。除了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復甦放緩之外,美伊戰爭的蓄勢待發是造成股市沽壓的另一重要因素。一般相信,戰爭爆發會使油價上漲,投資信心下降,而戰爭成本也使美國財赤增加。
但亦有經濟學家認為,美伊戰爭對經濟的衝擊輕微,甚至未必有影響,更有人認為戰爭反而會刺激景氣。倘若這說法成立,美國要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真正目的就不是「反恐」而是要藉戰爭刺激衰敗的經濟了。
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一度油價飆漲。但這次的美伊戰爭,油價大漲的情形恐怕不會出現。原因是,上次大產油國之一的科威特被伊拉克佔領,而伊拉克當年的石油生意又比現在多一倍,因此一旦中斷了伊拉克與科威特產油,油價即飆升。但這次科威特沒有被佔,而伊拉克即使中斷產油,一來它的產量趨減,二來它中斷的時間應不會像上次那樣長。因為這次美伊戰爭會較上次的進行時間快得多。上次單是把五十萬大軍運往波灣,都花了半年時間。這次美國不會出動太多地面部隊,而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化武器,相信不要花多長時間,美國就能打贏這場戰爭。
帳面上看,上次波灣戰爭的代價要五百八十億美元,這數字自然嚇人,但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十萬億美元,相對來說,這數字就不大了。更重要的,是實際的經濟成本要比帳面成本小得多。因為美國當年沒有為了打波灣戰爭,而額外招募新兵,付給部隊的薪資,是原來就該給的。
另外,美國也沒有另外為波灣戰爭發展新武器,在戰爭中虛耗的多是舊裝備,而且大都已是過期的、需要報廢的軍火。戰爭不但是把快過期的炸彈丟到別國的領土,而且還省下一筆處理過期軍火物資的費用。
唯一付出的真正成本,是運送人員與物資到波灣的費用。但由於當時未出兵的德國與日本,付給美國一些經費,因此美國在波灣戰爭中,其實是賺了錢的。
發動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正面影響,則是有利於軍火工業的生產。美國消耗大量武器,將要全面採購軍火,並要採購相關的通訊設備、電子產品及其他軍需物資。這對於經濟的不景氣,將有刺激復甦的作用。
藉戰爭來刺激經濟,若是布殊要贏得年底的中期選舉及兩年後連任的手段的話,那麼他講的所有要出兵伊拉克的冠冕堂皇的話,就都是欺人之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