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情:經濟滑坡美基金照樣發財

美國商情:經濟滑坡美基金照樣發財

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的神話破滅,美股自2000年3月見頂後,迄今已回落了四成有多,再加上所爆發的連串企業醜聞,每一個與華爾街扯上關係的個體,無論是投資者、公司行政總裁、市場分析家,甚或是投資銀行,均難免成為大輸家,承受着一定的痛苦。

表面看來,基金業亦未能置身事外,尤其過去數個月,失落的投資者不斷把資金自單位信託基金中撤走。單單七月份,便有526億美元自基金業流失,比起美股史上三大黑色日子──87年10月環球股災、98年8月俄羅斯賴債導致長期資本管理(LTCM)倒閉,以及去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總和還要多。

成績糟糕佣金照收
不過,看事情永遠不能只看表面。雖然基金公司為顧客所作投資成績確實糟糕頂透,但基金公司本身所受的衝擊仍有限,最多是佣金減少,並未如投資者般忍受着切膚之痛。原因很簡單,無論金融市場表現是優是劣,基金公司均會自客戶存放的資金中抽取費用,絕不會因市道欠佳而與客戶共度時艱。
當然,遇上大牛市,該行業會有大筆意外之財──在90年代,信託基金所管理的資產因升值或有新熱錢湧入而增加了6倍,最高接近7萬億美元。單單美國本土股票基金便因美股大漲而水漲船高,在千禧年結束前曾升至35000億美元,比90年代初足足增加了16倍,而債券基金及資本市場基金同樣以幾何級數擴張,令按規模收取費用的基金業豬籠入水。
根據資料,在千禧年時,大型股票基金的平均收費為70點子,即每管理1000美元便每年收取7美元的管理費,而部份規模較細的基金所收取的費用更高。保守估計,股票基金在2000年便從客戶身上搾取了合共250億美元的費用。令人感興趣的是,客戶付出了那麼多,收益又有多少?

跑贏大市只佔少數
答案是遠低於你所預期!在牛市中,活躍基金經理大部份跑輸整體市場表現,只有27%的基金能跑贏,或與標普500的升幅並駕齊驅。有基金公司辯稱,牛市時雞犬皆升,根本難以評估基金的表現,反而熊市時才是真正考驗基金眼光的時機。
不過,再看下列數字,便知道基金公司謊話連篇,難以自圓其說。自美股牛市於2000年3月結束後,基金仍投入了超過2000億美元於美股市場,扣除了所有收費後,只有約半數基金能跑贏標普500,其間標普500累積下跌了約37%左右。一些著名大型基金(以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為界線)更相繼爆煲,包括PutnamNewOpportunities萎縮了68%;而JanusTwenty亦損手了64%。
在投資者哀嚎之際,基金公司卻照樣收取高昂的管理及服務費用,自然不會感同身受。基金公司對資產貶值亦非全無反應,它們會把虧損的基金併入其他基金,基金經理亦會減少所收取的花紅獎賞,以免挑起客戶不滿情緒。根據統計,因清盤或被吞併而消失的基金在過去2年多約佔整體數字的兩成。

退休基金成大水喉
令人不解的是,在各行各業不景氣瀰漫之際,這些單位信託基金並沒有把服務費相應降低,現時仍收取高達70點子的公價,與一般對沖基金若表現欠佳便不收取費用的做法明顯有別。以今天市值仍高達28000億美元的股票基金而言,每年7%的收費仍甚為可觀。究其原因,可能是約有2/3的股票基金隸屬401或IRA等稅務遞延的退休基金戶口,客戶一般不會輕易變動其組合,以致這些信託基金有恃無恐。此外,大部份自股票基金抽離的資金亦會轉投債券基金或資本市場基金,難有其他出路,令同時擁有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及資本市場基金的大公司損失有限.減佣金的意欲自然不強。
當然,並非所有基金在今天的形勢下依然能夠家肥屋潤,尤其那些過度依賴股票基金,而未有及早進行業務多元化的基金公司,目前正要付出代價。不過,相比起其他行業的苦況,基金業仍然是得天獨厚,最起碼,縱使投資有損失,它們亦只是減少了佣金收入,並不如基金單位持有者般蝕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