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輸入外勞須視工會取態

唐英年:輸入外勞須視工會取態

失業率高位徘徊,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表明,政府會考慮一切可以改善營商環境、創造就業機會的方法。對於每額外聘請一名本地工人、可以輸入三名外勞的一拖三方案,他表明,要視乎勞工界是否希望「止血」,「保住一個人嘅位,增加一個人嘅職位,我肯畀你輸入外勞嚟戥番勻。」

港府不會強行實施
唐英年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所謂的一拖三、一拖四方案,其實是本港商界向澳門的外勞比例制「抄橋」,然後向港府提出。政府的立場是:「攞出嚟傾,咪傾囉。」前提是不想社會分化,故最終是否採納,要視乎勞工界的取態,若工會堅決反對,即表示「冇得搞」,港府不會如九十年代初,在工會反對下仍強行實施輸入外勞政策。
與工會「摸底」後,唐英年接收的信息是:「覺得未必真係咁正,但又唔一定唔制,有啲騎牆。」故現階段未有共識。他強調,無論是採納哪種方案,最重要是確立公平原則,即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都是以同一原則進行審批,或給予如稅務等優惠。

不同聲音應該包容
創造就業機會以外,香港電台應否公司化或商業化,可能是作為工商及科技局問責局長最頭痛的問題。唐英年卻說,港台的結構轉變,「唔係我嘅迫切問題,所以冇深入去諗。」在現階段「睇唔出有大變化。」對於左派人士的不滿,他聲言:「唔覺得有特別壓力,香港係多元化嘅社會,各方面有不同聲音,社會應該採取寬容、包容嘅態度。」
他反而關注港台作為公營電台,能否照顧少數人的興趣,讓多方面聲音有表達渠道。至於審計處批評港台有浪費公帑之嫌,唐英年說,會就有關建議作深入研究和檢討,具體增加成本效益方案,應由廣播處處長朱培慶執行。

坦言無忌惹來指罵
從政逾十年,唐英年當議員時的開明僱主形象,經過短短三個月的問責局長生涯,變成了失言局長。他坦言,在議會內遭昔日同僚指罵的經歷,「梗係冇expect(預計)啦!」何以公眾總是覺得他的說話「唔啱聽」?「可能係我style(風格),講嘢比較(坦)白。」又或者「今時今日啲傳媒鍾意譁眾取寵。」
記者蕭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