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政府支援不足<br>中小企借貴利誰之過

中小企:政府支援不足
中小企借貴利誰之過

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於上周一搗破一個黑幫高利貸集團,該集團於過去兩年曾放數給200個債仔,金額達800萬元,約一半為中小企東主,最高借貸100萬元,年息高達430厘。
事件引起各界關注,中小企東主要借貴利度日,到底是政府無能、銀行無道、抑或東主無用呢?本報走訪三方有關人士,他們均有各自的解釋,但無論如何,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事後表明,將加快檢討中小企支援計劃的成效及改善工作,總算為中小企東主帶來一點喜訊。 記者:周燕芬、羅仲軒

中小企成為高利貸集團主要債仔之一,不禁令人關注銀行及政府對中小企的融資支援是否足夠。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則認為,中小企由於在流動資金融資方面有困難,才會向高利貸集團借款。中小企向銀行借錢,多由銀行分行經理處理,「佢地怕炒魷,驚失業,以穩陣為上」,多數仍要求中小企要以物業作抵押才肯借貸;至於政府的中小企支援基金,則並沒有包括流動資金的貸款支助,中小企才找上「大耳窿」,雖然利息高,借9萬還13萬,但只是一時資金周轉不靈,借1、2星期還是可以負擔的。他建議政府為中小企提供流動資金的支援,「政府都肯借60萬比首次置業貸款者,對中小企的流動資金支援至少也應60萬!」
中小企聯合會名譽會長蕭雲昇亦批評政府的中小企基金限制多多,「又要有盈利,又要做好盤數,我符合條件都唔使向銀行借錢啦!」

疑與炒股炒樓有關
不過,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會長陳國威指出,事件曝光後,「又有人鬧政府對中小企支援不夠」,其實想清楚一下,做正常生意又怎會願借高達400厘利息的債,倒不如不做,「有理性嘅人都唔會掂啦!」。他相信十居其八與借貸人因炒買股票或房地產有關。事實上97年金融風暴後,不少原在東南亞的製造業均受影響而遷往中國,香港廠商因而受惠,部份賺錢亦較97年多,只是個別廠家將資金炒買房地產,沒想到經過多年樓市仍未有起色,積壓了資金,因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而已。
以往,中小企若遇上短期資金周轉不靈,也只會向財務公司借貸,以年息20、30厘計算,每月支付的利息亦只是2、3厘,東主也可以負擔得起。最近發生美國西岸碼頭罷工事件,他估計會導致一些中小企延遲了收款時間,因而短期資金受壓,財務公司的生意近日或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