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讀《詩經》能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那些鳥獸草木之名,倒是《詩經》裏最艱深的文字。翻字典也不管用,字音你會了,是怎麼樣的東西你哪曉得。但有《毛詩品物圖考》在手,讀三百篇可有意思得多。
這本書由日人岡元鳳纂輯,王承略點校解說。蒹葭、游龍、螽斯、蝤蠐、桑扈、桃蟲是甚麼生物?你看圖讀解說,當可明白一二。那麼《詩經》讀起來,就不再像猜謎語。
說來這五經當中為首的一經,實在不能不讀。《詩經》好比《聖經》、莎劇,當中有很多典故,不曉得就別妄談古典文學了。這等於連乘數表也背不來,還能說會算術麼?當然,今人讀古詩,難免覺得艱澀,不過亦並非太過難懂。坊間有白話譯本,只是用英譯本對照着看,我覺得更有意思。
原來早於十八世紀時,威廉鍾斯爵士已把部份詩篇譯成英文散體和韻體。其後翻譯的名家有Legge、Gilles、Waley、楊憲益夫婦等人。《詩經》英譯難搞之處,是要用韻而不損義。依這個標準掂量,汪榕培和任秀樺的《詩經中英文版》,就可說是難能可貴的譯本。且看《關雎》這一段:
關關雎鳩(Thewaterfowlwouldcoo),在河之洲(Uponanisletinthebrooks)。窈窕淑女(Aladwouldliketowoo),君子好逑(Alasswithprettylooks)。
譯文第三、四句為了遷就韻腳,顛倒了次序。
小子莫學乎詩?我說誰都該學,無分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