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解讀:<br>泡出茶文化

美食解讀:
泡出茶文化

翻開詩詞歌卷,總覺茶香處處飄,因為茶是文人七寶:琴棋書畫詩酒茶之一,古人透過品茗修身養性及參禪悟道;品茶實在是跨越時空的生活藝術,它興於唐,盛於宋,後來還勢如破竹的席捲西方國家。茶,實在威水,多飲還有益身心,懂得欣賞的話,一定得益不淺,所以今天我們也說說品茶,從香港流行的中式及台式泡茶方法、茶味、茶具及配合茶點,開始優閒的周日品茶之旅。

記者:楊一凡 攝影:陳智良

台式泡茶
台灣人用手做陶器茶具泡茶,貪其吸味快存味佳,即是說喝光茶湯後,其香氣仍保留存在陶杯當中,日子有功,茶壺和茶杯會散發出清幽茶香。公道杯亦是台式泡菜的特點,其公道在於先集齊整泡茶的色香味,然後平均地注入每個茶杯當中。台灣人較常飲烏龍茶,如凍頂烏龍、翠玉、阿里山金萱及生長於海拔二千公尺的杉木溪高山茶等。(綠與茶)



焗盅沏茶
傳統的焗盅品茗是一人一盅,沏茶前要注意茶葉份量,約佔五分一茶盂便可,步驟同樣是先以熱水沖泡,替茶葉開香,然後迅速用杯蓋把泡沫撥在一旁,把茶水倒進水缸,整個過程必須在三秒內完成;然後可沖泡茶湯,配合軟糯茶點,慢慢享用。(邀月)



潮汕功夫茶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潮州、福建、泉州及漳州,至今每戶當地人家裏至少有一套功夫茶具,且每天必會沏泡功夫茶。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蟹目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高沖、低斟、蓋沫及淋頂十法。沏茶要順時針,起初是關公巡城,及後韓信點兵,至最後一泡逆時針沖泡。(邀月)



茶點

西米果子(左)
椰絲果子(右)各$15
兩款果子都是懷舊甜點,店主打算在未來日子,陸續推出多款昔日民間流行的甜美小吃,以配合古色古香的茶藝。削成絲的雪白椰子肉,輕柔地黏着花生糯米果子,烘香的花生味濃,口感煙韌味道鹹香,的骰易食一口一個。西米果子的餡料同是花生,但味道偏甜。茶館的室內設計顯現了店主對藝術的熱愛程度,連果子碗的象形文字花紋,也是跟窗簾布配襯成套。(綠與茶)

綠茶瓜子(上)
玫瑰花茶瓜子(下)各$15
紅綠瓜子肥大平滑,果肉夠大,不怕嗑的到瓜子殼卻吃不到瓜子肉,如此厚肉,是甚麼瓜的子?答案是南瓜。茗茶伴小吃,最平常不過,要是你不愛拉拉扯扯的糯米甜點,就乾脆來碟翠綠瓜子,或薄施脂粉的玫瑰花茶色瓜子。嗑開瓜子殼,瓜子表面的綠茶粉,順道給瓜子肉增添綠茶及花茶香味。(綠與茶)

驢打滾(上)
桂花涼糕(下)各$25
好一個充滿動感的名字—驢打滾,京式製法是把糯米放入黃豆粉中,任其滾呀滾,滾成「黃」頭粉面,這動態正如驢子愛在沙地打滾一樣,而這黃豆粉正是由驢子推磨出來;不過今天介紹的驢打滾,以花生和砂糖取代黃豆粉,以豐富口感。桂花涼糕是在切件的糯米紅豆沙卷上,撒些少氣味清幽的桂花作點綴。吃甜糯的糕點,不妨沖泡香濃的普洱及鐵觀音。(邀月)

葱油餅(左)$28
蘿蔔絲酥餅(右)$25
葱油餅並非一大片闊薄的煎餅,京式葱油餅是把麵糰卷成酥餅,葱油一早已滲入麵糰當中,香氣走勻層層酥皮,金黃乾身的外皮鎖住惹味的葱油香。店方較着重精巧細緻,故葱油餅吃巧不吃飽,別被油膩的酥皮破壞品茗的雅興。(邀月)

店名:邀月茶館
電話:28826878
地址:銅鑼灣開平道5號
座位:40個
營業時間:正午12時至午夜12時
付款方法:現金及信用卡(A.E.,Diners,Master,Visa)
品茗收費:每位$40至$380。

店名:綠與茶藝館
電話:23684782
地址:尖沙嘴金馬倫道15號一樓
座位:26個
營業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逢星期一休息。
付款方法:現金及信用卡(Master,Visa)
品茗收費:每位$30至$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