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近中小企的僱主因周轉不靈、走投無路之下向俗稱「大耳窿」的非法財務公司借錢。銀行界多次重申,在銀行水浸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拒借貸人士於門外,問題最終是風險管理的問題。銀行界人士認為,中小企僱主應盡量提高公司帳目的透明度;銀行亦盡量嘗試用科學化的方法評估借貸風險,及透過與業務營運掛鈎的貸款產品來提供貸款服務。
銀行公會署理主席盧重興於上周三說:「銀行基本上是支持中小企,不過銀行同時需要向股東負責、向存戶負責,盡量避免產生壞帳。」這正是銀行當前面對的兩難問題。
擁有全港逾200萬中小企客戶的滙豐銀行,其商務理財主管李蓀認為,中小企難獲貸款,存在四大問題:一、業務的帳目缺乏透明度;二、規模細小,業務表現會較為波動;三、貸款的用途往往會與做生意的計劃不符;四、有部份中小企僱主缺乏經驗,未能提交具信服力的業務計劃。
他認為,首要的解決是教育問題,中小企的僱主有需要提高本身的帳目管理能力,提高財政狀況的透明度,讓銀行可以更了解中小企的業務運作。他重申銀行本身已盡力對中小企提供協助,舉例說滙豐已引入信貸評分系統,更科學化評估企業的信貸風險,減低個別人為因素;此外,透過其他的產品,包括利用應收欠帳及出口融資作為貸款的渠道,這也有助銀行掌握客戶的業務運作情況。
恒生銀行(011)助理總經理兼商務理財業務主管徐振文也表示,銀行向中小企借錢已沒有所謂「磚頭文化」,所重視的是了解中小企的財務狀況,也盡量從不同的渠道了解客戶的財務情況。至於早前用物業或股票作抵押的貸款,在物業貶值的情況下,他說銀行無可避免會與客戶去商討借貨的情況,但強調不會單單因為抵押品價值下跌而提早追收欠帳。
他表示,恒生將會在10月底舉辦課堂,向中小企客戶講解帳目及財務資料管理,希望透過講座,增加中小企對帳目管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