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法治精神認識貧乏」<br>港大法學院新院長轟港府

「政府法治精神認識貧乏」
港大法學院新院長轟港府

【本報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新任院長陳文敏批評,過去十二個月以來本港發生多宗事例,包括警方清晨拘捕遊行示威者、當局阻止市民在政府總部西翼門外舉行公眾集會等,都反映特區政府對法治精神認識貧乏,不明白法治與以法治人的分別;他並認為,回歸之後當局加強管制公眾集會和遊行請願,收窄「公眾空間」的情況,近月來更趨惡劣。
陳文敏接受最新一期律師會會刊《香港律師》專訪,評論本港體現法治精神的情況時,列舉過去一年的多宗事例(見表),批評政府每次事後都聲稱行動合法,令人憂慮。
他指出:「它(上述例子)顯示政府根本不明白法治與以法治人之間的分別。法治精神並非只關乎某行動是否合法,而是植根於某些價值……包括尊重基本人權、包容性和開明的思想。一旦法律不再被用作捍衞權利,而被用作欺壓百姓,情況更相當不幸。」

民間組織擬聯手反惡法
他認為,政府對異見或批評的容忍度下降:「本地的律師要算是社會上最保守的一群,但在香港,律師往往可能被視為激進分子。若然情況如此,社會便出現危機了。」
談到回歸以來港人態度的轉變,陳文敏說,五年前「一國兩制」是指香港應避免受中央干預,但今日變成中國應給予本港種種優惠。
對於法律教育,陳文敏在文章中形容:「我們似乎正在漫無目的地殘存着,無從應付所面對的種種要求。」
陳文敏批評中學制度運作差強人意,大學充當「高等中學」,浪費太多時間和資源替力有不逮學生作補救工作。
另方面,一批本港非政府組織正醞釀就反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發動連串聯合行動,香港人權監察昨日開會草擬一份《行動綱領》,就聯合行動提出初步建議,將於本月十一日提交非政府組織討論。據了解,非政府組織的反二十三條行動包括舉行論壇及遊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