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夾子 - 蔡瀾

核桃夾子 - 蔡瀾

歐洲的餐廳多在花園或後院設有露天茶座,讓客人享受大自然。當核桃成熟時,一顆顆掉下,有時跌入湯中,濺得一身。
掉下的核桃就那麼吃,很新鮮美味,最不容易的是打開它的殼。一般是用一枝像吃大閘蟹時用的鐵鉗,但核桃圓碌碌,不會乖乖就範,還沒剝開,已把手指夾腫。
核桃夾子的設計眾多,也有把像煙斗的,凹下去的那個部份放核桃,伸出來那枝東西用來轉動,把核殼壓碎。
另外有把像髮鉗,把核桃放入,抓着左右兩手柄夾,可惜那個裝核桃的部份做得太小,大一點的核桃就派不上用場了。
我看了多把核桃夾子,最後決定買SYN公司的產品,由GiorgioGurioli和FrancescoScansetti這兩位意大利人設計,樣子像枝羽毛筆插在筆座上,筆座是放核桃進去的地方,羽毛筆管是手把,拉上了裝核桃,把把手向下一壓,殼即裂,又好用又是件藝術品。
通常歐洲人用的夾子,是他們的一雙手。把兩顆核桃放進掌中,大力一夾,核桃互撞,殼就裂開,但是輪到自己試,就沒那麼順利。
認識一個女士,介紹時握手,給她弄痛,問她力度為甚麼那麼大?
「哦,」她說:「我來自一個窮苦的家庭,有五個姐妹,父母失業,我們在家裏剝核桃仁為生,爸媽教我們唱一首歌,我們一面剝一面唱,聽到那一個沒出聲,一定是肚子餓偷吃核桃,就用棒子打我們的頭。」
我在歐洲旅館中吃核桃,打不開就會到洗手間的門縫去夾。這是父母親教的方法。
那天和朋友在樹下進餐,個個人用手夾核桃。我打開餐巾,把五個核桃放進去,抓着餐巾的四角,往地下大力一摔,波的一聲,五顆皆碎,看得歐洲友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