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0月會多出現股災?其實並沒有實質的根據,但股價是由投資者所決定的,亦即屬於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本身有時卻是非理性的,不能用常理推測。投資界有句名言,就是股市之中充滿了貪婪及恐懼,這兩種情緒,往往令人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
港股踏入10月份,已過了藍籌股的業績發布期,通常公布業績時,市場會對業績有所憧憬,於是投資者多會在公布之前吸納股份,在公布業績之後才把股份沽出,這種投資方式叫做「炒業績」。但藍籌公司公布中期業績的最後時間會在9月或以前,踏入10月,因為缺乏這類「炒業績」的活動,因此大市表現會因此偏軟。其實並非單是10月份的股市受到影響,11月都會缺乏這類藍籌公司業績公布,但因10月在11月之前,如果覺得在未來兩個月股市會比較淡靜,當然愈早離場愈好,因此10月股市偏軟的機會較高。
其次影響投資氣氛的是與天氣有關,全球的主要股市包括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都在北半球,踏入10月份以後,氣候漸由秋天變冬天,結果是氣溫下降,日照縮短。據研究報告所示,天氣確實會影響人的情緒,因此投資行為會受到情緒影響,絕不稀奇,不知讀者有沒有試過,某天起床之後,發覺天氣不佳,於是心情不好而想沽貨離場?又或者某天陽光普照,氣溫適宜因此覺得心情舒暢而想入市買股票?如果有的話,就不難理解10月為何多股災,因為在北半球踏入秋天之後,日照較短,在天陰陰的情況下,投資者心情不佳的情況比較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