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鋼鍇
補助學校議會和中中聯會,先後向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表達中學派位意見,這邊廂回復升中試的呼聲剛起,那邊廂又責備「高風險」考試回朝。這說明一個事實:現行派位辦法不理想。
補助學校議會提出設立公開考試作為派位依據,即有教育團體批評補助學校自私,擇優而教。中中聯會直率地提出設立中、英、數的公開考試,將考試成績與派位掛鈎,但建議測試的重點在語文運用和數學邏輯思維,考核內容應與課程無關;另由小一開始,設學生履歷表,記錄學生的校外活動、品行、社會服務的表現,給中學作為取錄學生時在成績以外的參考。
補助學校議會與中中聯會的提議有其實際需要,站在他們的立場,收到的學生程度參差,嚴重影響施教過程和教學成效,這與擇優而教沾不上邊,不應以偏見的眼光去看他們的動機。採用過去三年成績的平均值作為派位準則是十分牽強的,加上五改三的變動,無異令這權宜之計的缺失之處雪上加霜。
中中聯會提議考試重點在測試語文運用和邏輯思維,應與課程無關,看來立心迴避學生無意義的操練。用心雖然良苦,但絕對是烏托邦的幻想,學能測驗試就是最好的例證,最初構想也是測試邏輯思維,不涉課程,結果如何有目共睹。至於學校會否參考學生歷年校外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而不以考試成績為主要取捨因素,那就很視乎校長的教育觀點了。
其他教育團體擔心公開考試令學生再作過量操練,重蹈學能測驗覆轍,這顧慮絕非多餘。考試本身是無罪的,全世界都有考試,考試本身有不可代替的功能,把考試弄到十惡不赦的是我們教育界自己,升中試如是,學能測驗如是。
明年才開始檢討,預計在未有完善的代替制度之前,現行以小學過去三年的數據為派位依歸的方法仍會繼續一段時期,應否以公開試作為派位準則將會在教育界爭辯下去。無論如何,首先要解決五改三的問題。
如何走出中學派位的困局將是教統局一大課題,不要忘記還有站在考試邊緣的「一條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