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談過現今企業管理要講求「輕身」,因此外判工序的靈活性,比起垂直綜合爭取更大利潤,何況外判還可能可改善效率而締造雙贏局面。當然垂直綜合仍有其好處,不過也要講求適可而止,否則過份「重身」,是會令人卻步。
建滔化工(148)自從9月上旬公布旗下附屬公司建滔銅箔打算以7億元收購水力發電廠後,股價自消息公布日計累積跌幅約3成。收購是可以大條道理,建滔銅箔電力需求甚大,垂直綜合可以節省成本,但收購推高了財政負擔,管理層能否妥善營運陌生業務,亦令人懷疑,股價走勢已說明了投資者的取向。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管理層如果忽略了投資界的喜惡,對股價有極大影響。
買了建滔的投資者,原先是根據過往業績以及行業前景評估而出手,忽然被一個不被市場認同的投資決定打殘了股價,可想而知會相當沮喪。多了這些實例,會令人關注到這方面的風險。
目前工業股回軟的主因,並非基本因素大變,而是風險溢價提升,大型工業股變成只值6至8倍PE,小型工業股更是兩三倍PE已有交易,這個風險溢價可能要維持一段長時間。選股方面,便應更加着重盈利突破機會,就算PE不變,也可由盈利數字去推動股價,熊市中入市要更精挑細選。
昨日大市走勢令人失望,滙豐(005)跌勢加快,但很可能只是盈富(2800)推售雪上加霜,不過長和系全線崩堤,計及近日的壞消息,如此跌勢也是令人失望。EAS與現貨及期指水平都相差無幾下,盈富出售無進展,反映現水平仍未夠吸引買家積極入市,頗有機會延續近期「唔升就要跌」的走勢,由於盈富銷情可作指標,不妨等待有較大進展才入市,不必強行去估底,有貨在手更毋須心急加注。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