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衞生署再證實多一宗在馬灣以外地區感染的登革熱個案,我們認為登革熱病極可能已擴散至全港不同的區域,因此特區政府不能再把滅蚊行動的範圍局限在馬灣、長沙灣以至荃灣地區,而應該把滅蚊行動擴展至全港,並動員不同的政府部門例如房屋署及地區的居民團體協助滅蚊工作,以盡量減少白紋伊蚊繁殖的數目及機會,避免病毒在香港落地生根。但若果政府還是抱着被動觀望的態度或只是進行局部的滅蚊行動,那即使未來兩、三個月因香港踏入冬季而令登革熱病毒暫時沉寂,到明年春天的時候,這個病毒還是會捲土重來,並且來的更兇猛。
我們也明白,特區政府不可能完全防止登革熱病的出現,因為香港像其他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樣,有白紋伊蚊孳長,只要有白紋伊蚊的地方,就有出現登革熱病的機會。但是我們認為香港衞生當局對登革熱病可能傳入香港的警覺性不足,以致病毒悄悄登陸甚至擴散了也不知道,這樣自然令撲滅病毒的工作更為困難。
就以最近發現的好幾宗病例來看,受感染的病人其實早在七月已因登革熱病毒而要入院留醫,只是醫護人員沒有及時發現才讓病例隱藏起來。
要是衞生當局有提高警覺、有指示前線醫護人員注意登革熱的病例,那政府及公眾便能在兩個多月前就能發現病毒的蹤迹,就能更早採取預防行動,不用在兩個多月後才急急忙忙的到這個區、那個區滅蚊。
事實上,鄰近香港的澳門及台灣近期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登革熱感染浪潮,甚至有病人因感染登革熱而死亡。香港跟澳門及台灣的人流如此頻繁,病毒傳入香港的機會是很高的,香港的衞生當局怎麼沒有提高警覺、怎麼沒有加強注意登革熱病可能入侵呢?這不是有點麻痹大意嗎?
誰都知道,對付任何傳染病或流行病,時間是最寶貴的;若果衞生當局能及時察覺病例、盡快追蹤及消滅致病的源頭如蚊子,那不僅可以迅速控制病毒的擴散,更可以大大減低病毒變種的機會。試想想若果衞生當局早在七月份時已發現登革熱個案,並隨即進行大規模滅蚊行動,那病毒相信早已受控制,不會出現新個案不斷湧現的情況。
我們希望特區政府衞生當局好好吸取今次事件的教訓,日後對熱門的傳染病或鄰近地區發生的傳染病多加注意。只有這樣才能令整個醫護系統發揮預警作用,才能避免傳染病有迅速蔓延及落地生根的機會。
(圖)政府必須發動各部門及居民全面滅蚊。